萊斯接受紐約時報專訪:中美關係複雜

標籤:

【大紀元8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文集華盛頓二十二日專電)美國國務卿萊斯本月十七日在紐約時報專訪時表示,很難用對手或夥伴等一個名詞來描述美中關係,因兩國關係複雜,有好也有壞,國務院角色不是去淡化不好的部份,如中國的經濟、軍事、人權問題,中國針對台灣制定反分裂國家法為大家製造難題等,而是全面性的觀照兩國關係。

紐約時報十九日已就這項訪問刊出相關報導,美國國務院二十二日公佈這項訪問紀錄全文,訪談中有關美中關係的部份摘錄如下:

紐約時報問:我會提(美中摩擦的)「溫度」問題,是因為美國國會有一些嚴重的保護主義法案,其中一個案子(在參議院)還得到六十七票的支持,所以「溫度」似乎是個重要的問題。

萊斯答:我自己、(美國副國務卿)左里克或是其他人跟中國官員談的時候,我們會提醒他們,總統(布希)是主張自由貿易的人,但他也相信,美國勞工和農民以及美國商品必須得到公平的競爭環境。所以只要中國做到加入WTO時所承擔的義務,不要採取保護主義措施,並推動調整貿易失衡所需的結構性改革,那麼我們就能夠繼續維持有利的經濟關係。很重要的是,中國要進行經濟結構改革,讓兩國的經濟公平的競爭,這是美國國會在反映的問題。

問:美國不同時期的政府會用不同的詞來形容跟中國的關係,例如對手或是夥伴。你有沒有想到現在這個政府要用什麼詞?

答:如果我的文字功力高一點,可能我會想到。我不認為這是可以輕易用一個詞來形容的關係,因為實在太複雜。這是廣泛而複雜的關係,其中有好也有壞。但整個衡量起來,因為中國是很重要的─我以前說是崛起中的力量,但我會說中國是已經崛起的力量,我們的目標必須是妥善處理兩國關係中負面的部份,同時也在具有相當潛力的部份向前推進,以強化兩國關係。但中國方面也要加入這項努力才行。我想美國國會所反映出來的是,中國需要推動結構性的經濟改革。

問:我們前幾天才剛剛跟左里克談過,他提到的一個議題是,美國政府跟中國的關係有點像通氣的管子。國務院想要做正面的力量,但國防部那邊放出來的空氣可能就有點熱;商務部的空氣更熱一些;國會那邊簡真就是在噴火了。對你來說,政府其他部門有這些不同的看法,要處理與中國的關係有多困難?

答:其實我並不認為政府各部門的看法有所不同,我認為這些只是同一個胡挑的兩半。我剛剛跟你們講的就是這個。國防部談到中國軍力擴張是個問題,這是絕對正確的。他們說,除非美國持續努力確保我們在亞太地區維持優勢,否則我們可能會面對東亞軍力嚴重失衡的情況,這也沒有錯。順便提一下,這正是歐盟如果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會是個大問題的理由。

我想這就是這個報告(國防部的中國軍力報告)所要說的東西,也是(國防部長)倫斯斐在他(在新加坡)的演講中所要說的東西,這些基本上我是同意的。中國的經濟需要結構改革,才不會有不公平的競爭,因為如果中國的經濟規模這麼大,卻又不依規則行事,那麼對國際經濟體系會是個問題。如果經濟規模大而按規則行事,則會增加國際經濟成長的空間。這會是兩種非常不同的結果,但很大程度要看中國人怎麼做。

所以大家提出那些論點時,他們是完全正確的。所以我或者左里克去跟中國官員談的時候,我們不會說,「對了,順便提一下,你們知道的,我們不會跟你們提那些東西,我們不會跟你們談軍事關係。」我們會跟他們談整體的關係。

我跟他們提的論點,就跟我剛剛跟你們提的完全一樣:這個關係是複雜的,其中有好的面向,也有壞的面向,我們盡全力協助提高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力量和正面的力量的機會。但這需要投入很多努力。不要忽略掉大家在跟你們說的,中國經濟規模很大且欠缺改革的問題。不要忽略掉這個事實,你們針對台灣通過反分裂國家法,為大家帶來難題。不要忽略掉你們的人權紀錄在很多方面難以辯護的事實。

所以我不認為國務院的角色是在淡化美中關係中的這些問題。我看到的是,兩國關係中具有全部的這些面向。(完)

相關新聞
迷你箱型車造型或將大幅改款  汽車商期望出奇致勝
萊斯致電李肇星  討論六方會談細節
萊斯悼前英外相 讚揚其結束巴爾幹紛爭貢獻
埃塞俄比亞總理選舉獲勝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