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講義-2】一隻看不見的手

人氣 270
標籤:

【大紀元8月5日訊】「一隻看不見的手」(an invisible hand)是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所描述的市場神祕力量。兩百多年來,經濟學的後生晚輩,也都奉此為分析市場經濟的最高指導原則。

那隻手就是市場機能

如果讓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去做對自己最有利的買賣,則市場會如同被「一隻看不見的手」牽引著似的,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對社會最有益的結果。說這隻手「看不見」,特別是指上述的「結果」不是任何人刻意營造出來的。

這隻促使「自利」(對個人最有利)與「公益」(對社會最有益)調和的看不見的手,就是我們通稱的(自由競爭的)市場機能,或稱為價格機能。在一個自由競爭的市場裡,任何一個產品(不管是菜心或豬肝)的價格,是由所有買方與賣方根據各自「自利動機」多空互動而共同決定的;供需雙方再隨「價」起舞,自然會達到對社會最有益的結果。

市場是互惠而非施捨

為了說明這個機能,亞當.斯密舉的例子是說,市場供應我們晚餐桌上的菜餚,不是肉商菜販的施捨,而是他們要賺我們錢。在一個自由社會裡,肉商菜販賺沒賺到錢呢?我們不知道,但知道,這個結果一定是他情願的(沒有可以強迫他),而他既然出自於賺錢的動機,那他必定已經遂其所願了。

同樣的,肉商菜販回家,也是「食衣住行育樂」樣樣有人供應,而供應者也非基於施捨。這些供應者裡面,可能就有我們。所以我們也是基於自利的動機,而供應了社會上其他人的生活所需。每一個供應,都是一宗買賣。在自由社會裡,任何買賣都是雙方互利的;因為,只要有任何一方受害,就不可能成交。就這樣,市場完成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理想,稱為「市場機能」,其實也就是這隻「看不見的手」。

市場機能當然也不有理想的地方,這我們把它放在「市場失靈」裡去談,現在講的是普遍存在的通則。

自利與利他沒有衝突

談到自利,有人就覺得要害人了。不是這樣的。

在這個市場機能裡所談的自利,其實包括很廣。簡單說,任何「自願」的行為,都是這裡所謂的自利。這包括一般純粹對自己有好處的行為,但也含蓋少數捨己為人、或利己害人的行為。不過,在一個競爭的市場,這些「例外」的行為並不會對市場機能產生顯著影響。

再說明白一些,這裡所講的自利行為,是指一種不強迫別人、也不被人強迫的,自負後果的個人決策行為。

亞當.史密斯的道德

亞當.斯密在寫《國富論》之前,已經出版了《道德情操論》,是道德倫理學的教授,當然關心人與人之間如何和諧互利的生活。能讓社會上有限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率,滿足人們的生活所需,這應是最大的社會道德(浪費才是最不道德的);而這竟然可以基於人的自利,透過市場裡那隻「看不見的手」神奇地自動達成呢!◇(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經濟講義-1】經濟問題與選擇
中興新通訊董事長被查 或涉江綿恆隱性利益地盤
金錢能換來多少幸福?研究發現有不同答案
Costco金條熱賣 美國人出售黃金時稅率如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