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焦点评论╱反恐至上 外交礼遇蒙羞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12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王平宇╱特稿

台湾外交部长陈唐山在美国过境意外遭到安检,许多人可能猜想这是否是因为两国没有邦交所致,事实上这并非特例,在各国担心恐怖攻击阴影下,类似事件肯定会在全世界的国际机场继续上演。

就拿澳洲跟新西兰来说,这两个国家不仅位置靠近,人民往来十分密切,更不要说有正式邦交。尽管如此,新西兰女总理海伦克拉克2003年10月28日过境雪梨时,也被从队伍中叫出来特别安检,而且原本海关不知她是邻国总理,但在知道后不但没有停止检查,反而把她叫到特别房间去仔细搜查。

所谓外交礼遇通关,其实是国际礼仪的一环,又可细分许多等级,依照贵宾身份与两国关系衍生出各种不同形式;最尊贵的元首级礼遇,会安排专属空桥与国宾室,甚至在停机坪上举办盛大的军礼欢迎,还有侨胞与当地小朋友持两国国旗欢迎。

陈水扁扁总统历次访问邦交国,都是循此规格办理。

不过,由于台湾的外交处境较为特殊,在许多无邦交国,礼遇标准就有很大差别,通常驻地代表处会设法拉高礼遇的规格,一则让莅临的长官满意,同时也展现平日与当地各界“做关系”的成果。通常在无邦交国的外交官员会以“可以把礼车直接开到停机坪接人”,做为一项挑战的目标。

但自从美国遭到九一一恐怖攻击后,在反恐与国家安全高于一切的原则下,各国宁可舍弃虚华的外交礼遇,就连本国外交部出面挂保证也不管用。

新西兰总理与驻美代表李大维两起案例,就都是在对方明知其身份下,仍坚持要他们安检、捺指纹。

最有趣的是,这套从外交圈中发展出的礼遇游戏,遭到反恐的严峻挑战后,常让贵宾们礼遇不成反被羞辱,面对这种状况,许多外交官在第一时间是选择掩盖有人被羞辱的事实。

例如,新西兰女总理被澳洲“彻底检查”,就是在事件发生后约一个月才被媒体踢爆,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第一夫人吴淑珍在美国被安检风波上。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