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選結束 組閣成懸念

標籤: ,

【大紀元9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方婷柏林綜合報導)在9月18日的德國議會大選中,反對黨以不到1%的微弱多數贏得大選。

根據次日淩晨公佈的初步統計結果,反對黨基民盟/ 基社盟(聯盟黨)獲得35.2%的選票,從而贏得了議會中的225個席位,成為議會中第一大黨。社民黨獲得了大約34.3%的選票。自由民主黨贏得9.8% 的選票,綠黨和新成立的左翼黨都分別獲得了約8%的選票。

由於沒有一個黨獲得能夠獨立執政的絕對多數,未來的德國政府將由哪些黨聯合執政尚無定局。倘若基民盟有可能和其它黨派聯合執政,基民盟主席梅克爾女士將成為德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總理。

本屆德國議會選舉的選戰遠沒有以往那樣曠日持久。預賽期雖短,然而這次大選的幾個特別之處卻使其格外令人矚目。

在正常情況下,下屆德國聯邦議會選舉應於2006年9月舉行。然而,執政的社民黨今年五月在其票倉——北威州地方選舉中失利。

根據德國法律規定,聯邦議會所作出的一切立法提案,都需要經過由各州州長和內政部長組成的聯邦參議院批准。社民黨在地方選舉中丟城失鎮,導致其在聯邦參議院處於絕對弱勢的局面。這意味著反對黨可以在重大立法問題上頻頻使用否決權,使得執政黨寸步難行。

受到反對黨和內部左派內外夾擊的施羅德決定鋌而走險,在北威州選舉慘敗後,立刻宣佈要求提前一年進行議會大選,希望在反對黨準備不足時,打敗基民盟總理候選人梅克爾,重整旗鼓。

施羅德就任德國總理七年之久,德國目前的失業率達到了二戰後的最高點。

在大量德國人對政府的福利改革怨聲載道,對執政黨不再抱有信心的情況下,施羅德提出了提前大選的要求。這種被一些媒體稱做走投無路式的“政治自殺行為”本身也成為了選戰中一個獨特的話題。

從“灰姑娘”到女強人

德國大選另一個讓人矚目的要點是基民盟的勝利將有可能為德國帶來歷史上第一個女總理,同時也是德國統一後第一位來自東德的總理。

今年51歲梅克爾夫人出生於東德的一個牧師家庭,原是東德科學院的物理學博士。在無神論的東德共產黨政權統治下,梅克爾由於不是共產黨員,在工作方面受到許多限制,並無法到西方旅行。

年輕的梅克爾雖然並非政治異議或是活躍份子,但是一度因為朗誦“中產階級”的詩曲而險遭學校開除,並因為在波蘭旅行時與波蘭團結工會的支持者結為朋友,而被東德秘密員警在檔案中定位為“政治意識型態的分歧者”。

柏林牆倒塌後,虔誠的梅克爾加入了保守的基督教政團,嚴厲批評東德的社會主義體制。

1990年12月,統一後的德國第一次舉行大選,梅克爾代表基民黨在德東地方選區獲勝,正式跨入聯邦國會的殿堂。

出身東德、身為女性、同時又是基督徒的梅克爾成為了統一後的德國政壇上的新星,受到了前總理科爾的重用。梅克爾曾相繼擔任聯邦婦女與青年部部長、聯邦環境、自然保育與核安全部部長。

2000年4 月,梅克爾被選為基督教民主黨主席。

如果能夠在本屆大選中獲勝,梅克爾計畫降低工資附加成本,並將增值稅提高到18% 以彌補由此造成的財政缺口,同時降低個人所得稅和公司所得稅。

基民盟也將打破德國企業解聘雇員難的狀況,鬆動目前的“解聘保護法”和“工資協議法”,從而為企業鬆綁。她相信此舉會為德國增加新的就業機會。

歐洲格局重新組合

一旦梅克爾踏上德國總理的寶座,德國的外交政策也將發生巨大的變化。從某種角度上說,德國大選將對歐洲今後的走向產生決定性的影響,這無疑是外界密切關注本次德國大選的一個主要原因。

施羅德在任期間,與法國總統希拉克聯手強力推動世界多極化,反對美國對伊朗和敘利亞施加壓力,並強烈支持解除歐盟的對華武器禁運。

梅克爾的宗教信仰和親身經歷過東德共產黨打壓的經歷決定了她若入住總理府,首先將修復與華盛頓的關係,預計也將不會繼續維持現政府的“親北京”政策。

除此之外,梅克爾將加強與波蘭等東歐國家的關係,並強烈阻擋土耳其加入歐盟。由此,施羅德和法國總統希拉克的兄弟夥伴關係將同時告終。

德國大選的結果的輻射作用不僅將會影響到2007年下一屆法國大選時,希拉克的政治前途,也有可能恢復歐洲大三角——德、法、英三國聯盟。

誰是德國新總理 懸念尤存

9 月18日公佈的大選的結果還只能稱作是臨時結果,其原因是德東地區德累斯頓市的一名國家社會黨候選人於9月7日突然死亡,以致德累斯頓選區不得不將當地的選期推遲到10月2日。

德累斯頓選區一共有近22萬選民,補選的結果有可能改變議會中臨時席位分配情況。特別是,德累斯頓選區的選舉將在大選結束兩周後舉行,各黨派會加大力度作選後宣傳,以圖影響德累斯頓選區的選舉結果。

當地的選民也有可能像在開卷考試中一樣,根據9 月18日大選的臨時結果改變自己的投票初衷,從而使得選舉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失真。(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施若德不服輸 希望續任德國下一任總理
施若德:社民黨不會加入梅克爾的大聯合政府
名模千金加持 法總理政途看漲
意大利選美比德國大選更有吸引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