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多克批評中國對外國媒體多疑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9月20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蕭洵2005年9月19日華盛頓報導)國際傳媒巨頭默多克(又譯梅鐸)罕見地批評中國政府對外國媒體在中國的發展過於「多疑」。傳媒業分析人士認為,新聞集團在中國的擴展受挫會影響到希望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傳媒業的信心。

*在華發展碰壁*

跨國傳媒企業新聞集團的總裁默多克說,他的媒體王國在中國的發展碰壁。

年屆74歲的默多克十多年前開始雄心勃勃地進軍中國市場。他也被認為是個謹言慎行地面對中國政府的媒體商人。但是默多克16號在紐約召開的一個媒體研討會上說,一年前他還認為中國的媒體市場會更加開放,但是目前的態勢是在倒退。默多克說,中國政府對外國媒體在中國的發展過於多疑。

*深感挫折*

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斯坦利·羅森長期關注在中國投資和活動的外國傳媒和娛樂業。他說,一向對中國政府妥協的默多克這樣說,顯然是深感挫折:

「這顯然反映出他受到相當大的挫折。1993年時他曾說傳媒的發展確實會對專制政權造成威脅。但是從那以後,他沒有再說過類似的話,而是儘可能地迎合中國政府。例如他曾經把英國廣播公司的節目從他擁有的『星空衛視』(Star TV)中拿掉;另外他還拒絕他的一家出版公司出版一本由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撰寫的書,因為彭定康當時受到中國政府批評。」

*回報有限*

中國龐大的傳媒市場對於外國媒體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市場分析人士預計,這個世界最大的電視市場今年的廣告收入將會躍居世界第三位,達到240億美元。在過去的12年裡,默多克為了進入中國的傳媒市場而做出了很多妥協和犧牲。但是南加州大學的羅森教授認為,新聞集團至今沒有得到甚麼回報。

羅森說:「他得到的很有限。他的衛星電視只能在一些涉外酒店和廣東省落地。這不能算是成功,只能被看作是他染指中國市場所邁出的一步。但是他還沒有能夠進入更廣闊的中國市場。現在看來也沒有這樣的跡象。」

*收緊外國傳媒登陸真實原因*

羅森和其他學者都說,很難解釋中國收緊外國傳媒進入中國市場背後的真實原因。這中間當然有政治上的憂慮。就像默多克在上述研討會上談到中國遍地可見的盜版好萊塢電影的影響時說,中國人在看這些電影時,會瞭解美國人和其他國家人民的生活。他說,中國人非常聰明,而這可能導致中國政府難以控制的長期影響。

另一方面,中國政府也可能出於保護本國傳媒業而限制外國傳媒的進入。美國北卡大學傳播學教授趙心樹說:「中國政府有關這方面的政策也不是一兩個人說了算了。國內的知識份子也有一定的說話餘地。確實也有部份人提到,在國內媒體還沒有開放的情況下,放外國的媒體進來,是不是會打擊民族工業和本民族自己的媒體文化產業。」

但是趙心樹說,中國國內媒體並沒有開放,也沒有逐步開放的跡象。這使得中國國內的媒體喪失了競爭力。目前外國傳媒企業只能以合資的形式進入中國市場,而且只能擁有少數股份。

*影響外國傳媒投資信心*

趙心樹說,默多克的話還可能影響到希望進入中國市場的傳媒投資的信心:「幾個方面對中國政府是非常不利的。一方面默多克是介於媒體和生意人之間的人。所以這個話其實是代表了相當一部份商人的想法,會直接影響到和文化娛樂有關的投資意願、計劃和長期的打算。」

當然國內傳媒娛樂業界在中國的命運也各自不同。南加州大學的羅森教授說,中國不會在意類似於電影「臥虎藏龍」、「十面埋伏」和「功夫」這樣的商業性電影合作。這種合作在政治上不敏感,而且在兩邊的市場都會賺錢。但是電視和新聞傳媒可能還無法逾越默多克所說的那面「磚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陳永苗:中共軍隊:即將脫手的槍桿子?
美國媒體批評西方公司幫助金盾工程
親共派的太監媒體,將何去何從?
中國十七省市上書要求管制媒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