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新聞分析╱遠離中國 扁擘畫經貿戰略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25日訊】特派自由時報記者蘇永耀╱特稿

美國與中美洲國家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將於明年元月起實施,扁政府因應情勢提出「榮邦專案」基金,以提高廠商投資意願,卻遭泛藍簡約為凱子外交;拚外交遭內部掣肘,可謂再添一例。

過去經營外交或有「金錢外交」弊病,又動輒以「秘密預算」規避監督;雖短暫維繫邦交,卻常因對方政黨輪替而造成醜聞,破壞台灣形象及衝擊外交利益。

如此短視近利,最後是雙輸。所以,讓外交過程儘量檯面化,增加透明與監督機制,應是經援邦交國的改革方向。

政府提出「榮邦專案」,就是改革金援弊病而提出的方案。首先,匡列明確經費與用途,並成立基金;再者,國會對政府基金有一套監督機制,經援過程仍可受到檢視。

「賠錢生意沒人做,殺頭生意有人做。」榮邦專案的背後,確實存在相當的利基;尤其美洲地區日益形成經貿區塊化,政府一方面透過雙邊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做為經貿輸送帶,另外再提供經費協助廠商前往。前者營造環境,後者提供子彈,扁政府正構築「遠離中國」經貿外交大戰略。

但是,「榮邦專案」能否成功,牽涉到事前的審核,與事後的監理兩項重要課題。

審核過程中廠商提供的資訊完整性,以及審核單位能否避免政治考量,尊重經濟邏輯,方能計算出精確的投資機會。撥款之後的公司監理,也是一大考驗。政府既然有官股投資,當然可派理監事瞭解公司運作;但問題是這些在海外的公司多半不是大企業,也不若國內企業制度化,駐外單位是否有專業人力,掌握狀況,讓錢真正花在刀口上,政府應一併思考。

經援後進國家本是國際社會的回饋與互利方式,動輒用金錢外交批評,無異鎖國的反動思維,背後反台利中的動機也不言可喻。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