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扁元旦祝祠 揭示凝聚台灣認同五大願景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日報導】台灣陳水扁總統上午在總統府主持中華民國九十五年開國紀念典禮暨元旦團拜,發表「民主台灣、生生不息」元旦祝詞,揭櫫新一年的五大願景,重申謹守清廉執政、推動六大改革決心,盼二OO七年舉辦「新憲公投」。

據中央社報導,陳水扁總統表示,凝聚台灣認同、捍衛國家安全、堅持民主改革、永續經濟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是新的一年應共同實現的願景。他重申,未來內閣每位成員都必須嚴格謹守「清廉執政」最高標準。


籲朝野政黨超越統獨族群 凝聚國家認同

陳水扁總統表示,如果沒有國家認同,就無法保衛國家安全,也無從捍衛國家利益!他說,大家必須堅持「台灣主體意識」,並誠摯呼籲朝野政黨能超越統獨與族群,共同凝聚台灣人民對國家認同基本共識。

他表示,人民力量讓台灣民主發展持續大步向前,也讓過去被外來政權視為禁忌的「台灣主體意識」逐漸在這一片土地上生根,在人民心中茁壯。

陳總統表示,以台灣為中心主體意識擺脫歷史窠臼、政治教條,發源於兩千三百萬人民對自我認同、土地情感、命運與共的體認。不管過去從什麼地方來,台灣就是故鄉,每一個人都是主人。

他說,國家認同已成為不分族群、無可迴避嚴肅課題。如果無法確認自己身分、不能夠凝聚國人對國家認同共識,台灣人民將永遠缺乏應有自信,也無法團結對外、立足於世界舞台。

陳總統說,設想大家對國際友人介紹自己家鄉,包括勤勞友善兩千三百萬人民、信仰自由民主人權普世價值、平均國民所得超過一萬五千美元,但很遺憾,無法清楚說出自己國家名字,這是多麼令人感傷、難堪的處境。

他強調,如果沒有國家認同,就無法保衛國家安全,也無從捍衛國家利益!這是為什麼必須堅持「台灣主體意識」,並且誠摯呼籲朝野政黨能夠超越統獨與族群,共同凝聚台灣人民對國家認同基本共識。

總統說,「台灣是我們的國家,土地面積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台灣的國家主權屬於兩千三百萬人民,並不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前途只有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才有權決定」。

行政院長謝長廷、立法院長王金平、司法院長翁岳生、考試院長姚嘉文、台北市長馬英九等人都出席開國紀念典禮。典禮開始前,謝揆與王金平頻頻交談,備受媒體注目。

陳總統帶領全體官員唱國歌,向國父遺像行三鞠躬禮後,發表元旦祝詞。


盼軍購預算付委 絕不能再藉故拖延

陳水扁在祝詞中再次針對軍購議題提出呼籲。懇切的盼望在野政黨領袖及立院黨團儘快讓軍購預算付委討論,絕不能再藉故拖延;國人同胞也應對國防預算付出關心、共同監督,積極敦促行政與立法部門為國家安全負起應有的責任。

稍早前,陳總統和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在總統府升旗典禮上握手致意並短暫交談。馬英九轉述表示,陳總統當時對他說,「希望軍購案儘快通過」,他則回應,「我們會很理性」。


陳總統在元旦祝詞中表示,三項軍購預算的延宕、遲遲無法付委審查,嚴重影響國防建軍及強化防衛能力的進程,更引發國際社會對於台灣自我防衛決心的疑慮,對國家安全將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

陳總統懇切呼籲在野政黨領袖及立院黨團理性深思,儘快讓軍購預算付委討論,該如何刪減、特別預算或年度預算該如何調整,行政部門都可尊重立法院的高見,但絕對不能再藉故拖延下去。

他認為,國人同胞也應對攸關切身安危的國防預算付出關心、共同來監督,積極敦促行政與立法部門為國家安全負起應有的責任。

陳總統指出,中國解放軍在對岸部署七百八十四枚戰術導彈瞄準台灣,更積極強化海、空軍戰力,配合地面、資電及特種部隊,對台海和平造成嚴重的衝擊與直接威脅。

他表示,中國一方面運用「法律戰、輿論戰、心理戰」的「三戰」策略,積極藉由「法理爭奪、輿論較量、心理攻勢」等手段,為對台政治、軍事、外交鬥爭開創有利條件,企圖瓦解台灣人民抗敵意志,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終極目標。

陳總統說,中國解放軍積極擴增軍備戰力,為對台作戰進行三階段準備任務,明確訂定期程目標為:二○○七年前,全面形成應急作戰能力;二○一○年前,具備大規模作戰能力;二○一五年前,具備決戰決勝能力。

他又說,中國對台所謂的「軟硬策略」,「軟」是假的,「硬」的才是真,繼一九四九年「消滅」中華民國後,最終要併吞台灣的企圖從沒改變。

陳總統表示,美國、日本近期公布的「中國軍力報告」都明確指出,中國軍力發展顯然超出合理的防衛需求,台灣面對如此立即而明顯的威脅,絕不能心存任何僥倖幻想。如何積極強化台灣自我防衛能力,有效因應台海軍力平衡逐步向中國傾斜,已是攸關國家安危與台海和平的重大課題。

若社會條件成熟 2007年可新憲公投

陳水扁總統在祝詞中表示,重視並樂見民間憲改運動的發展,更期許民間版「台灣新憲法」草案在今年誕生。如果台灣社會條件夠成熟,明年舉辦「新憲公投」,誰說不可能?這是台灣國家的總目標,也是政黨輪替最重大的意義。

陳總統說,「六大改革」中最重要的憲改工程,未來的推動必然是由下而上、由外而內、先民間後政黨,以全民共同的智慧與力量,在二○○八年為台灣催生一部合時、合身、合用的新憲法。

總統表示,他原先以為催生台灣新憲法只能畢其功於一役,但去年六月七日第一階段憲改的提前展開,並順利完成他在二○○四年五二○就職演說所揭櫫「首次憲改的程序,我們仍將依循現行憲法及增修條文的規定,經由國會通過之後,選出第一屆、也是最後一屆的任務型國代,同時完成憲政改造、廢除國大以及公投入憲」。所以,對於第二階段的憲改工程,我們應該更有信心。

他認為,天底下沒有不可能的志業,也許辛苦,或許艱難,只要相信就有力量,只要堅持就會成功。

陳總統說,他重視並樂見民間憲改運動的發展,更期許民間版「台灣新憲法」草案在今年二○○六年能夠誕生。如果台灣社會條件夠成熟,明年二○○七年舉辦「新憲公投」,誰說不可能?這是台灣國家的總目標,也是政黨輪替的最重大的意義所在。

積極管理和有效開放是兩岸經貿新思維

陳水扁總統在祝詞中強調,全球化絕對不等於「中國化」,台灣不可能鎖國,但是也不能把經濟命脈和所有籌碼都「鎖在中國」,「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將是未來兩岸經貿政策的新思維與新作為。

陳總統上午主持中華民國九十五年開國紀念典禮暨元旦團拜,他在祝詞談到兩岸經貿關係時表示,因應國際激烈競爭,唯有落實「深耕台灣、佈局全球」的經濟發展策略,而非僅僅依附一個特定市場或單一經濟體。

陳總統強調,台灣不能對中國的市場視而不見,但也不能把中國視為全部的市場或最後的市場。

他指出,依據公元二千零一年經濟發展會議共識,政府過去幾年在兩岸經貿政策上一直秉持「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基本原則,無論開放或管理,目的都是為台灣整體利益,外界不應將複雜的兩岸經貿政策簡化為「開放」或「緊縮」的籠統兩分法,或者心中只有「積極開放」,而忽略了更重要的「有效管理」。

陳總統說,具體而言,政府必須「積極」負起「管理」的責任,才能「有效」降低「開放」的風險。執政者必須著眼於國家長遠發展,為可以預見的風險把關,扮演經濟安全的守門人,不能夠討好或取巧。「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將是未來兩岸經貿政策的新思維與新作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