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恢复核燃料研究引起國際關注

標籤:

【大紀元1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特稿)伊朗原先揚言在九日恢復核燃料研究工作,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隨即分別警告德黑蘭,逕自推動核子計畫可能面臨制裁,結果伊朗並未採取行動。儘管如此,堅信自己有權根據禁止核子擴散條約規定發展核能的伊朗絕不會就此善罷干休。

伊朗在上週告訴國際原子能總署,它將在九日恢復核燃料的研究工作。原能總署檢查人員已在七日抵達德黑蘭,準備拆除研究地點的封條。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阿塞菲八日表示,伊朗準備在原能總署檢查人員拆除封條後恢復研究活動,德黑蘭也會遵守原能總署與禁止核子擴散條約的有關規定。他說:「研究活動會受到原能總署監督,因此沒有任何可擔心的事。」

伊朗政府發言人艾蘭姆九日也在電視上宣布:「伊朗今天將如期恢復核燃料研究。」

布什政府隨即表示,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已分別告訴伊朗放棄新核子活動的計畫,以免被送交安理會而可能遭到制裁。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麥考馬克指出,雖然美國與歐洲盟邦已連續數週發出此一訊息,中共與俄羅斯現在也採取同樣的行動。他說:「我們正與俄羅斯、中國、英國和法國密切合作向伊朗傳達一項明確的訊息。」

伊朗政府發言人艾蘭姆接著在九日傍晚說:「我們必要時會在原能總署監督下展開我們的研究計畫。」

原能總署官員表示,該署檢查人員九日一直在旅館房間內等候伊朗方面拆除納坦茲核子地點裝備封條的通知。原能總署是在兩年前應伊朗要求查封納坦茲核子設施。

一個伊朗反對團體在二○○二年揭露,德黑蘭秘密建造的納坦茲核子設施旨在濃縮大量鈾。

伊朗聲稱需要鈾作為未來發展核能計畫的燃料,但是納坦茲設施可以生產武器級鈾的規模、範圍和容量讓國際社會更加懷疑伊朗是在試圖製造核子武器。

英國、法國與德國在三年前開始與伊朗談判,尋求達成以外交和貿易誘因換取德黑蘭永遠停止其部分核子計畫的一項協定。伊朗暫時關閉了濃縮鈾等設施,但也一再違反或改變原先的協議。

然而,在關鍵時刻,尤其是在原能總署理事會集會之前,伊朗並未讓恢復核子活動的若干威脅成為事實。

布什政府原先力促將伊朗核子問題送交安理會處理,使伊朗可能受到石油禁運等制裁。

但是原能總署理事會去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在維也納集會時決定暫緩討論將伊朗送交安理會一事,以使莫斯科有更多時間說服伊朗接受將濃縮鈾活動移到俄羅斯進行的折中方案。

伊朗表示將在九日恢復核燃料研究後,英、法、中、美、俄五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分別將措詞謹慎的外交公報傳給伊朗,警告它勿重新啟動納坦茲核子設施。

美國與歐洲外交官表示,如果伊朗對此一警告置之不理,他們的政府會要求原能總署緊急開會,在三十五國理事會也有足夠票數決定將伊朗送交安理會處理。

白宮曾幾次試圖將伊朗核子問題送交安理會,都由於伊朗在最後一刻與原能總署檢查人員合作而功敗垂成。但是原能總署署長艾巴拉迪九日指出,伊朗不再能依賴他提出表現良好的報告。

艾巴拉迪說:「國際社會的耐性,包括我身為原能總署署長的耐性正逐漸消失。」除非伊朗迅速改善合作態度並放棄挑釁行動,他將在原能總署預定三月舉行的理事會中提出負面的報告,這將讓伊朗難免遭到譴責。

德黑蘭目前可走的一條妥協道路是接受俄羅斯代為濃縮鈾再交給伊朗核能電廠使用,然後將核廢料運回俄羅斯處理的提議。

伊朗最初似乎拒絕接受這項計畫,但在上週與俄羅斯外交官和專家討論此事,並對有關談判表示滿意,似乎接受在俄羅斯境內為核能發電聯合進行濃縮鈾計畫的原則。

但是伊朗仍然堅持保留在國內進行部分濃縮鈾活動的權利。對伊朗的長期核子野心深感懷疑的西方國家來說,這將使伊朗秘密進行了二十多年的核子計畫透明化的努力落空。

德國外交部長史坦麥爾指出,伊朗與俄羅斯的談判並沒有任何結果,目前「已有非常、非常不祥的訊息」由伊朗傳出。他警告說,納坦茲設施恢復任何活動都會面臨「後果」。

根據歐美專家的說法,伊朗要到幾年以後才能製造核子武器。但是飽受伊朗威脅的以色列擔心,伊朗在大約一年後即可擁有足夠發展核武的濃縮鈾科技。

相關新聞
澳洲副總理:中共的行為令澳存在安全憂慮
南海問題上交鋒 菲律賓總統懟中共少將戰狼
印度大選落幕 出口民調:執政聯盟大勝
胡塞宣稱擊中了美航母 美官員:純屬虛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