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鋒:全球“排中”浪潮滾滾

凌鋒

標籤:

【大紀元1月14日訊】“排華”這個名詞現在要逐漸被“排中”所逐漸取代了。排華的“華”範圍廣泛﹐包括所有的“華人”﹐排中指的就是中國人而已。之所以有這個變化﹐有幾個原因﹕
一﹐中國過去自稱就是“華”﹐把國際反共敵對勢力說成是“反華大合唱”﹐但是上個世紀八○年代開始﹐中共把香港民主派爭取民主的活動叫做“反中亂港”﹐以“中”取代“華”。也是在這個時候﹐台灣在奧運會上被叫做“中華台北”﹐再加上中共對“一個中國”的反覆呻吟而不是“一個中華”﹐顯然把“華”讓給台灣而自命為“中”。
二﹐以往“排華”多發生在東南亞國家﹐尤以印尼為甚﹐隨著東南亞國家逐步民主化﹐特別是一九九八年印尼獨裁政權倒台﹐反華歪風逐漸過去。 問題是隨著“排華”的淡化﹐卻逐步出現“排中”事件﹐也就格外令人關注。這是因為中國經濟的發展而出現所謂“盛世”﹐也放鬆人員出境而導致的。這些國家不敢“反中”﹐因此只能說是“排中”。去年十二月中旬﹐中國總理溫家寶在吉隆坡出席完東亞峰會並結束對馬來西亞訪問﹐在臨行前和大馬首相阿布杜拉會談時表示,中國高度重視在馬來西亞發生的中國公民疑受侮辱事件,希望馬方採取措施查清事實,懲處肇事者。可見這已經與過去的“排華”不同﹐而是“排中”了。
這件發生在十一月份的事件的確擾攘一時﹐導致中馬出現一些緊張關係﹐馬來西亞內政部長阿茲米為此在十二月初訪問北京進行修補。
根據中新社的報導﹐十一月三日﹐有三名中國婦女在入境時被懷疑持有假證件而被迫脫衣檢查﹐同時脫衣照片還在網上傳播。也許這種事件在中國太多了﹐也不想影響中馬的戰略夥伴關係﹐所以中國政府沒有什麼反應﹐但是報導卻引起中國民眾的憤慨﹐到馬來西亞的旅遊人數急劇下跌﹐才引起大馬當局緊張而趕緊修補關係。但是美聯社在十二月十三日有一則消息說﹐照片中二十二歲女受害人在出庭聆訊時,說自己不是華人,而是一名馬來亞裔回教徒。警方懷疑她藏毒而要她脫衣檢查。也許類似事件太多﹐對象也不只是中國人﹐但是中國因為是“泱泱大國”﹐國民在國內受辱理所當然﹐在國外就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了。
但是也應該看到﹐本世紀的“排中”與上世紀的“排華”﹐成因不同。上世紀的“排華”﹐主要緣於本地華人的富裕引起貧富不均的仇富﹐本世紀的“排中”﹐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商品的傾銷威脅當地經濟﹐增加失業人口﹔第二﹐有相當數量的中國人偷渡入境或非法居留﹔第三是財大氣粗而行為粗俗的中國遊客損害了中國的形象。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中國“黃色娘子軍”的大量入侵﹐具備了這三項。這不但是一種經濟侵略﹐人口結構的威脅﹐也嚴重損害中國的形象﹐“繁榮娼外”﹐實際上也揭穿中國盛世的虛假。
現在的“排中”浪潮﹐已經蔓延到全世界﹐實現了“全球化”。就以馬來西亞來說﹐固然發生眾多的脫衣事件是違反人權的行為﹐然而根據報導﹐中國婦女似乎遇上這種事件也最多﹐因為根據三名被凌辱的中國婦女說﹐她們在大馬探親時被關進當地移民廳拘留所,遭虐待了十四天,被虐待的中國女子就多達三十二人,其中十九人是福建籍。而在大馬與中國修補關係的同時﹐大馬官員聲稱還將採取行動,追查滯留境內的外籍人士。目前違法滯留大馬的中國公民約五萬人,將面臨罰款與遣返的後果。大馬移民局指出,雖然移民局官員不會把所有中國女子都視為妓女,但實情是在歷次取締行動中,被逮捕的中國女子大多涉及“不道德勾當”。因此掃黃擴大化就不免傷到“良家婦女”。
類似事件在東南亞國家可說已經相當普遍﹐在這以前﹐三名台灣女生在新加坡就因為被當作中國人拘押一整晚﹐還受到虐待﹐差一點引發外交風波。但是因為台灣的國際地位被中共打壓而只有忍讓。曾經旅居新加坡的中國情色作家九丹的作品也反映了“現實”。
十一月二十四日﹐印尼政府宣布,將限制對三十歲以下中國婦女發放簽證。官方安塔拉通訊社引述司法兼人權部長阿瓦魯汀的話說,觸犯不同移民罪行而被驅逐出境的一千九百○一名外國人當中,大多數是三十歲以下的中國婦女。阿瓦魯汀說,這些年輕的中國女子在被逮捕時,都從事賣淫活動﹐並以“文化簽證”入境。這與早期有些賣淫女以“公務”護照出境賣淫,可謂相互輝映也。
中國當代的賣淫文化也可說是無孔不入﹐入侵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不足為奇﹐但是敢於入侵伊斯蘭文化的國家﹐不但是印尼﹑大馬﹐還有在男女關係上非常嚴謹的中東伊斯蘭教國家﹐甚至於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伊拉克﹑阿富汗﹐真可以冠之以“巾幗英雄”的稱號。
菲律賓移民局人員最近針對疑似在馬尼拉從事非法商業活動的中國人展開一波拘捕行動,近一百五十人被捕。他們之中有許多是持旅遊、學生、或投資簽證。這些所謂的“新僑”在馬尼拉多處販賣廉價中國商品,嚴重打擊菲國商家和當地僑商的生意。在拘捕過程中,他們遭到粗暴的對待,或被戴上手銬、或被綁上麻繩。為此中國駐菲使館向菲方進行了緊急交涉,聲稱不符合當前中菲友好關係的發展勢頭。在菲國僑領的奔走交涉下,他們已經全部交保釋放﹐新華社得意的說﹐“事件圓滿落幕”。
西方國家的“排中”也比較集中在經濟層面上﹐不太理會賣淫的小節。因為他們尊重人權,賣淫也是“性工作者”,不如“亞洲價值觀”那樣歧視。美國紐約警方雖然在長島破獲由中國“名人”經營的黃竇﹐但是政府和工會關注的是中國商品的傾銷與人民幣匯率。目前對嚴控非法移民的呼聲越來越強烈﹐但是因為西班牙裔更多於中國人﹐所以華人還沒有成為目標。幾個月前對蛇頭“萍姐”的審訊﹐牽動的是不少福州華人的心﹐因為她在家鄉被視為“大救星”。由於美國軍事與科技的領先地位﹐所以中國在美國著重的是間諜活動。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官員表示﹐中國每年有七十萬人來美(指的應該是合法入境),包括十三萬五千名學生,聯邦調查局根本無法應付。這是新形勢下的“人海戰術”﹐引起美國警惕不在話下。
歐洲國家一方面歡迎中國遊客消費﹐但是對非法移民也很頭疼。五﹑六年前在英國發生的多佛慘案雖然死了五十七個中國人﹐但是一點沒有嚇住偷渡人潮。由於歐洲一體化﹐所以不分地區﹐可以落腳就落腳。不久前丹麥發生轟動新聞﹐當地西蘭島一座收容所的二十四個中國兒童失蹤。北京法制晚報引述中國駐丹麥大使館官員的話說,據丹麥媒體報導,二○○四年底有二十多名中國孩童坐飛機進入丹麥,由於是在缺乏監護人的情況下入境,因此被當地邊境檢查部門攔下,送到紅十字會下屬的收容所,但近一年後這些孩子卻在收容所失蹤,去向不明。偷渡集團神通的廣大由此可見。這二十四名兒童來自中國東部沿海。看來他們也非泛泛之輩﹐因為不久前在瑞典被捕的一對中國蛇頭﹐據報走私了一百五十多名中國孩童﹐這些孩童衣著光鮮,很多孩子在進入收容所的時候身上有上萬元人民幣等值的外國貨幣,有行動電話,有電話卡,根本就不像是偷渡到國外的不良少年或者是窮人的孩子。許多老外很同情他們﹐以為是被販賣到西方國家的童工﹐哪裡知道他們非富則貴﹐被安排到外國﹐應該是給家長鋪後路而已。
去年九月﹐西班牙破獲人蛇集團首腦﹐被逮捕的十四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是沒有任何身分證的﹑來自福建的非法中國移民,他們的年齡大多在十九歲到二十三歲之間,只有一人三十五歲﹐為首的十九歲。但是西班牙更“著名”的﹐還是前年中旬在東部鞋業重鎮埃爾切發生的焚燒中國鞋商倉庫的事件﹐還有五百人的示威﹐抗議傾銷。
歐洲“排中”最厲害的是俄羅斯。中國商人不但常常受到黑幫的綁架﹑敲詐﹑殺害。連俄國警方態度與手段也非常的惡劣﹐經常沒收中國人的商品。中共向俄國奉送領土和美元﹐都不能換取“友好”﹐乃因俄國人是中國人的“老大哥”之故。
就連中國在外交上的依靠對象非洲﹐也開始出現“排中”暗潮。與中國有較密切經貿關係的加納議會貿易委員會的阿波達克皮說﹕我們做出了許多努力,但在與中國的貿易中還是出現了逆差。這種情況不能再繼續下去了。來自中國的廉價紡織品破壞了我們的紡織業。我們必須找到一條平衡的路徑。南非工會聯合會的梅利斯認為,中國向南非的產品出口遠比南非向中國的出口增長得快,因此,南非需要同中國簽署一項貿易協定,不是對全部產品降低關稅,而要對某些南非工業實行保護。在政治上與中共臭味相投的津巴布韋新皇宮用的是中國製造的藍色屋瓦;空軍在中國受訓;人民穿中國製造的鞋子、坐中國製造的公車;總統穆加比甚至鼓勵人民學中文吃中國菜。但是該國記者馬拉瓦尼卡表示,官方統計的失業率已經高達七成,現在到處都是充斥著中國廉價品的市集,這會使失業率繼續升高。馬拉瓦尼卡強調,在當地人中已經出現對中國人的敵視。
拉丁美洲本來是台灣人多﹐現在也多中國人了。美聯社不久前報導阿根廷正在吹起中國風﹐若干年前阿根廷發生金融危機時﹐溫州人開的超級市場也成為搶劫目標。但是至少目前拉丁美洲還沒有傳出“排中”的消息。而澳洲出現的種族暴動與“白澳”的種族歧視有關﹐會不會發展成“排中”呢﹖
至於香港﹐因為已經習以為常﹐加上已經成為“一中”﹐沒有理由自我“排中”﹐但是曾經雄霸港九的新杜老誌夜總會與中國城夜總會因?北姑的“價廉物美”而先後關閉。不久前迪士尼開幕中國遊客的表現﹐也難免也出現一些漣漪。
綜上所述﹐目前的“排中”﹐也是一種“中國威脅論”﹐但不是軍事威脅與政治威脅﹐而是經濟威脅﹑人口威脅﹐乃至道德威脅。這種反威脅的心態大多出自民間﹐與政府挑頭不同。因此不是只靠“抗議”就可以解決的。在很大程度上﹐中國人﹑中國政府都要做出檢討。
第一﹐這樣多中國人外流謀生﹐暴露中國“盛世”的虛假。但是也因為這種貧富強烈不均的“盛世”﹐導致大量民眾被迫外移謀生﹐是這個“盛世”導致新的“排中”浪潮。如果中國不檢討政策﹐任其民眾流竄國外﹐必然也會導致“排中”的“盛世”到來。因為最終不論外國的政府還是民眾﹐都會視中國與中國人為他們國家安全的威脅。
第二﹐人必自侮而人侮之。中共的鬥爭哲學和貪婪本性﹐導致中國社會道德沉淪﹔中共的愚民政策﹐荒廢教育﹐導致民族素質的低落。不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形象不會改善。
第三﹐海外中國人掙了錢﹐應該多參與當地的社會服務與慈善事業﹐以融合當地社會和改善形象﹐不能學在中國那樣﹐只是收買官員﹐因為外國不論真民主還是假民主﹐都是“民”主而非官主。──原載《開放2006年1月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香港焦點》凌鋒﹕特首與中共的十字路口
凌鋒:解放軍的影子
凌鋒評香港政改方案:缺乏讓港實現民主誠意
《香港焦點》凌鋒:冬至到了﹐香港將受到懲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