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界抄襲同行等學術腐敗現象遭到批評

【大紀元1月18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八日電)中國青年報今天刊登文章批評學界腐敗現象,認為學者抄襲同行、一文多發、侵佔學生研究成果、找槍手代寫等招數,已使學界尊嚴受損。

這篇由北京政法大學教授撰寫的文章指出,一些中國學人為了盡快「脫貧致富」、提高在學界地位,走上重量輕質的劣質學術之路,他們使用的四大招數包括:

一、抄襲同行。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抄襲台灣及香港同行,九十年代後因為學界接觸台灣及香港作品比較普及,加上出版界可自由出版兩地學術作品,將抄襲的目光投向國外。

二、一篇拆多篇。某些學人為了追求論文數量,將一篇作品拆成多篇,改頭換面地發表,以此作為多篇作品的學術成果上報。

三、教授侵佔學生成果,師生相互利用。文章指出,中國學術期刊具有行政壟斷性質,有良好人脈的教授掌握發表論文的資源卻無暇撰寫,他們指導的學生希望盡快出道卻缺乏發表論文的空間,於是師生相互利用,出現許多教授和博導署名在前、學生署名在後的論文。

四、找槍手代寫專著、論文。文章指出,這是中國學界最隱蔽也最惡劣的學術腐敗,但在這種隱蔽的學術索賄中,索賄者往往憑借其侵佔的學術成果扶搖直上。

文章指出,中國學界出現種種怪現象,無不源於行政權力對學術資源的壟斷。學術機構財務不能獨立、缺乏人事自主權,造成中國極端低劣的學術場域與畸形的學術機制,以致學界尊嚴與學者人格不斷受到質疑。

相關新聞
李家同:公元一萬年
李家同:一支未好好訓練的百萬雄兵
【花與花的故事】中國人的母親花----金針花(下)
【中國新年食俗】(2)餃子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