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吳榮義:善用台商力量 爭取兩岸經貿籌碼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吳素柔台北二十二日電)兩岸經貿「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新思維受矚目,台灣行政院副院長吳榮義今天表示,兩岸經貿新思維不能簡化為緊縮或開放,而是強調多一點管理。他並認為,政府可多善用台商力量,爭取有利籌碼,以達平衡效果。

凱達格蘭學校論壇上午舉辦「兩岸經貿如何『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座談會,吳榮義、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林向愷、民進黨籍立委高志鵬(台北市)、王塗發(不分區)與會。

吳榮義表示,明天內閣將總辭,他是最後一天以副院長身分出席活動,因此這次談論的純屬個人意見,不代表政府立場。

他說,民進黨兩千年執政時,全球經濟景氣剛好往下滑,政府被批評沒有財經人才、沒有執政經驗,後來召開經發會,兩岸經貿政策定調為「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有鑒於台灣經濟過度依賴中國,總統元旦文告提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新思維。

吳榮義說,政策的背景很重要,兩岸經貿新思維不能簡化為緊縮或開放,而是強調多一點管理。他認為,其實中國也依賴台灣的資金、技術等,所以政府可多善用台商力量,建立有效機制,在兩岸關係上爭取有利籌碼。

林向愷表示,中國政經不分離,看待兩岸經貿不能一廂情願,以為「經濟歸經濟、政治歸政治」,而開放措施也非萬靈丹。遺憾的是,台灣廠商採取同質化競爭策略,也就是降低成本的策略,導致「全球化」等同「中國化」,經濟過度向中國傾斜。

對於「積極管理」的具體做法,林向愷認為,不應以投資上限、產業類別作為核准與否的簡單指標,應以廠商投資中國後對產業完整性、失業率、所得差距、技術與人才流失、整體風險、經貿自主性及其他攸關國家經濟安全等不同面向的衝擊做評估,並由產官學組成審議委員會審查。

此外,林向愷說,政府應限期掃除所有不利投資的障礙,營造有利的投資經營環境,讓有意願的廠商皆蒙其利,不應只著重給予特定產業減稅獎勵。

高志鵬表示,經貿政策時鬆時緊,不能以二分法看待,「積極管理不等於禁止開放」;但兩岸若要三通,很多條件非操之在台灣,尤其是不對等的條件,民進黨政府當然不能接受。

王塗發指出,政府部門對違規赴中投資企業的處罰不痛不癢,「積極開放,但全無管理」,希望「積極管理」政策能夠落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