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從倒數第二躍進至二十四台灣環保努力獲回報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呂志翔日內瓦二十四日專電)美國耶魯與哥倫比亞大學改變環境評比方法,台灣也脫離環保績效低落窘境,從去年的倒數第二,躍升為第二十四。耶魯大學教授艾斯提 (DANIEL ESTY)說,台灣對現有環保問題的因應措施已有成功跡象,但仍面臨嚴重長期挑戰。

中央社紐約報導,配合「世界經濟論壇」 (WEF)定明天起在瑞士達佛斯舉行年會,耶魯及哥倫比亞大學昨天公布「全球環境績效排名 (EPI)」,台灣在一百三十三個國家當中排名第二十四。

而在去年的「全球環境永續指數(ESI)」評比,台灣在一百四十五個國家中排名倒數第二,僅領先北韓。台灣環保署當時對出現如此的評比結果極不滿意,並指出,台灣無法參與聯合國主導的環保公約及組織,所以在「國際參與」等大項根本無法得分,加上國內人口稠密,環境負荷沉重,因此才會排名在最後段國家內。

這項預定於二十六日在WEF年會中正式公布的報告,似乎刷清了台灣環保落後污名,但報告主要撰稿人艾斯提表示,EPI與ESI是兩套本質不同的指數,ESI 著重「長期環境趨勢」,EPI則強調現況,因此,報告本身不應被解釋為具有台灣環保進步的意涵。

他說,由於許多國際資訊蒐集並未納入台灣,這與台灣在2005年ESI排名落後有部分關係,但從ESI分析,台灣仍面對嚴重挑戰。

至於二00六年EPI,艾斯提分析,台灣近年來在環境領域的努力已有回報。雖然仍存在挑戰,台灣對現有問題的因應措施也有成功跡象,政府對污染控制及天然資源管理的投資也收效頗宏。

EPI指數從環境健康、空氣品質、水資源、生物多樣性和棲息地、生產性自然資源及可持續的能源等六大政策,進行評比,台灣在空氣品質與生產性自然資源中表現較差,水資源最為理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