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細說從頭/覓地多波折 相中五豐廢廠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盧賢秀/基隆報導〕基隆市公車處保養廠位於基隆港旁商業用地,前市長李進勇時代就覓地、編列預算準備購置工業用地遷廠,幾經尋覓最後買了七堵明德二路的五豐化學工廠廢棄廠區,但被民眾及市議員踢爆官商勾結圖利廠商,雖然市府最後與地主解約,土地沒賣成,卻扯出官商間的利益糾葛。

位於基隆市中正路、基隆港東七號碼頭旁的公車處保養廠,是塊商業用地,不但阻礙地方發展,也不符公車保養廠設廠規定,前市長李進勇時代就有意遷到深澳坑培德工業區,不過在評估時,象神颱風期間發生地層滑動,遂改另覓其他工業用地。

據指出,市府在六堵工業區、大武崙工業區、麥金路都找過工業用地。

李進勇在卸任前(民國九十年 )編列九十一年度預算時編了一億元購地預算,九十年底市長選舉易主,九十一年沒找到適合的地,錢繼續保留。

九十二年3月,市府第一次上網公告,公開徵求購買七堵區遷建公車保養廠用地,公告期滿在3月27日招標沒廠商投標。同年4月2日第二次上網公告,4月11日第二次招標只有林正明一人投標,後來發現土地坡度不符規定,宣布廢標。

市府接著召開協調會,決定將全案移交給專業的國宅局辦理招標,同時決定採用限制性招標,與廠商議價。9月4日再招標時只有林正明一家,當天下午勘查土地隨即議價決標。底價八千五百萬元,以八四九九萬六七八○元得標。市府在九十二年9月9日和林正明簽約,支付百分之三十地價即二千五百餘萬元,9月24日土地過戶給市府,再付二千五百餘萬元,11月初點交時因坡度太大,現場還有廠房等問題,而沒有付尾款。

民進黨籍市議員在九十二年5月提出質疑,由政風室展開調查,11月要求市府無條件解約,並移送檢調單位調查。

選舉期間吵翻天 許林互告

〔記者林嘉東/基隆報導〕選舉期間吵得沸沸揚揚的基隆市公車處購地案,基隆地檢署昨天併案偵查包括市議會移送的解約案、去年年底選舉期間林正明控告市長許財利圖利以及許財利控告林正明涉嫌誹謗、違反選罷法,求償一億元。

基隆市公車保養廠購地弊案,經市府政風室調查,公車處在公開徵求用地之前,早已擇定購地地點,先行會勘過並做成紀錄,採購作業顯有疏失,政風室移送檢調單位調查。

基隆市議會在九十二年11月將公車保養廠購地案函請地檢署調查,以釐清案情,同時請市府研議無條件解約。地檢署即發交基隆市調查站著手調查,調查結果去年已函覆地檢署,全案簽分「他」字案,依證據偵辦。

去年11月,基隆商界名人林正明指稱市長許財利在九十二年間的市府公車保養廠購地弊案中涉嫌圖利,市長許財利隨即按鈴控告林正明涉嫌誹謗及違反選罷法。許財利強調,購地案過程,全在市議會的監督下進行,市府與林正明解約後,也已追回付出的款項,所謂圖利三千八百萬元之事,全都是林正明的不實說法。

去年12月初,林正明再控告許財利誣告並強調,許找他一起買賣七堵區五豐化工廠土地,約定賺錢後許財利分得三分之二,他分三分之一,後來他出資三千七百萬元,許出資一千萬元,一共四千七百萬元,買到五豐化工廠七堵土地;後來透過許運作,轉賣給基隆市政府公車處八千五百萬元,轉手獲利三千八百萬元,但許突然反悔,想要一人併吞所有利益,要求他退股還錢,所有過程都有台灣銀行電匯單、支票存根及退股事證。

馬:盼檢調毋枉毋縱

〔記者陳曉宜、李明賢/台北報導〕基隆市長許財利繼「秋後算帳」事件後,因疑似涉及市公車處保養廠購地圖利弊案,檢調單位昨天大規模調查約談。曾在選舉期間力挺許財利的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昨天表示,該案在去年選舉時有人檢舉,檢調機關依法進行調查可以理解,希望檢調單位毋枉毋縱,把真相調查清楚。

至於馬英九選前支持一位涉及土地弊案的候選人,是否自打清廉執政的嘴巴?馬英九對此表示,一切等調查結果出來後再做判斷比較公正。

針對許財利因售地案遭檢調約談,國民黨考紀會主委阮剛猛昨日指出,考紀會將先行了解,但在起訴之前,不會啟動黨紀機制,「不能未審先判」,必須看許財利涉案程度如何。

另國民黨準備成立廉能委員會,預計本月下旬將對外正式運作,未來若許財利遭起訴,將屬於廉能委員會負責的業務。阮剛猛指出,若縣市首長涉及施政效能不彰或廉潔度有問題,廉能委員會將進行調查,若有疏失,也會提報考紀會進行黨紀處分。

濫用道德光環 馬應負責

記者陳曉宜/特稿

縣市長選舉,國民黨大勝民進黨,但諷刺的是,選民為「搶救馬主席」,選擇周錫瑋,保住許財利,選後兩位靠著馬英九光環當選的縣市長,一個還沒坐上位就大興土木裝潢辦公室,一個公開秋後算帳,現在又疑涉土地弊案遭調查。

基隆市長選舉因泛藍分裂,國親各提名一位候選人,導致馬、宋分別站台力挺許財利和劉文雄,基隆戰區被視為是馬宋兩人的決戰場,結果許財利勝出,宋楚瑜出國反省;台北縣長選戰,羅文嘉、周錫瑋較勁,也被視為是扁馬的二次對決,馬英九在最後關頭,使出「搶救馬主席」的絕招,硬是讓台北縣由綠翻藍。

從馬英九最後喊出的口號可以看出,這次選舉,選民是為了馬英九投給國民黨候選人,選票反應的是選民對馬英九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對馬英九光環的信任。

而讓馬英九光環發光的,是人民對馬英九高道德標準的信賴,但從許財利、周錫瑋的例子證明,馬英九光環福蔭的候選人,並沒有如馬般的高道德標準,不嚴重的說法是,馬英九涉嫌廣告誇大不實,嚴重的說法是,馬英九只問勝選,不問候選人優劣,為的是黨主席的首役勝敗,不是為了幫人民選出優秀的候選人。

當然,各黨都有重量級政治人物為黨籍候選人背書,馬英九不是唯一,但卻沒有人是頂著高道德標準編織的光環在擄獲人心,馬必須為他去站台的候選人負責,不是因為他是黨主席,而是他濫用了人民為他築起的道德光環,這也提醒,選民不該再對馬光環過度迷信,而導致判斷錯誤。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