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PCB「黑手」產業 航向新藍海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永吉/專題報導

講到印刷電路板(PCB )產業,很多人都認為這是電子產業裡一個非常低階的一環,屬於「黑手級產業」,進入門檻也不高,像台灣上市櫃的PCB公司少說也有50家以上,是數量相當龐大的一群,事實上大家都輕忽它的重要性,因為幾乎每一項電子產品都會用到PCB,不但應用範圍廣,也是最基礎的材料,說是「電子業之母」,一點也不為過。

根據工研院統計,全球PCB產業去年約有400億美元的產值,前十大製造商分別由日、韓、台、港商囊括,第一大為日商Ibiden,台灣的欣興(3037 )排名第五,南亞(1303 )排名第十,不過這十家公司合計總產值市佔率僅20%,顯示產業分散情況明顯。主要是許多歐美業者在上一波產業大低潮中,不堪虧損而逐步退出市場,亞洲主導全球PCB市場形勢漸趨明朗,尤其台商利用中國大陸低價勞力近年迅速擴大規模,未來競爭力最為強勁。

觀察近兩年PCB產業最大的特色,除了擴產競賽集中在亞洲之外,最大的不同就是持續向高階產品發展,2004年以軟板產業成長最強,去年是IC載板,根據工研院預估,2004-2008年PCB產業中,IC載板的成長性仍然最高,不過多層板的產值仍然最大。

工研院分析師蕭傳議指出,2002-2003年覆晶載板的成長力道主要來自英特爾(Intel )CPU的需求,2005-2006年則來自於繪圖卡及部分通訊晶片的成長,預估未來兩年就看遊戲機、南北橋晶片組所帶起的需求,將會是下一波覆晶基板的高成長期。

另外蕭傳議也看好PCB在手機上的應用,雖然PCB硬板價格未來將稍有下滑,但高階手機使用軟板的數量增加,因此看好PCB軟板在2006年以後的成長性。另外他認為,前進中國市場佈局將在明年成就台灣手機板產業,預估2007年台灣手機板產值將超越日本邁向全球第一,未來將與日本共同主導全球手機板市場。

事實上台灣的PCB產業相當完整且健全,從上游的材料環氧樹脂、玻纖布、銅箔基板,都有廠商深耕,南亞在銅箔基板業更是排名第二的大廠,下游製造商更在多個領域發展出各自的一片天,工研院指出,PCB產業並非沒落,未來在高階產品還有很多發展,例如IC載板、LED、汽車電子等領域,空間都還相當遼闊,誰能說PCB是黑手產業沒前景,抓到利基點的公司,成長潛力還是值得期待。

重視研發、多角化經營、專注本業 廠商各出奇招創商機

記者陳永吉/專題報導

PCB公司一樣也可以擁有百元股價,健鼎(3044 )抓住光電板產業利基,走出自己的路,而台灣為數不少的PCB廠商,現在也陸續尋找自己的「藍海策略」,為PCB尋找下一個成長空間。

健鼎可以說是PCB業的典範,以其本身優良的技術開發能力,目前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的記憶體模組基板與光電板供應商,成長動能優於其他同業。目前擴產集中在中國大陸,其中無錫廠產品層次將逐漸拉高,二廠是去年營收大幅成長的關鍵,預計今年三廠將投產小型晶片尺寸基板(CSP ),成為下一波成長動能。

PCB廠中股本超過百億元的雅新(2418 ),則持續上下游整合,往EMS大廠之路邁進之外,另外雅新將台灣與中國的經營作區隔,以台灣為營運中心及生產高附加價值產品,中國為組裝業務及PCB生產,目前中國蘇州廠將成為雅新軟板重點投資地區。

至於精成科技〔6191〕的生產基地集中於中國,與CMK合資成立的瑞昇電子以汽車板、PC周邊用板、光電板為主,轉投資的川億電腦則以MB(主機板 )用板、消費性電子用板為主,另外也在美國加州設立LCD TV後段整機組裝加工廠,歌林將半成品從亞洲運送到加州再進行組裝,之後將往上游持續延伸,不排除以併購、策略聯盟、挖角的方式來取得專業團隊與生產製造技術。

金像電(2368 )在台灣廠則以生產工作站、伺服器、網路通訊、工業電腦等高階PCB為主,近年不斷引進新設備生產細線路、高層數產品,至於中國廠主要生產NB用板及光電板,去年增資大幅擴廠,今年起效應將陸續顯現,另外也與日本丸和達成合作協議,將在當地推廣彼此產品,並將全力投入製程改善。

另外有不少公司持續專注本業發展,作為本身的藍海策略,其中嘉聯益〔6153〕、全懋(2446 )、景碩(3189 )由於本身產品利基仍強,持續加強本業投資。以全懋來說,今年將投入20億元擴建生產設備,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塑膠閘球陣列基板(PBGA )的供應商;景碩去年建立清華廠新線,產能呈倍數成長且增加覆晶基板產能,去年雖然合併軟板廠台郡〔6269〕失利,但第四季宣布合併好邦科技,成功進入軟板封裝領域。

至於台灣最大軟板廠嘉聯益,樹林新廠預計明年第二季開始啟用,營收才有明顯貢獻,可望在明年成為全球第五大軟板廠,另外今年起嘉聯益將增加在台灣本地原料採購比例,將可有效降低成本,找到自己的藍海策略。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