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期選舉(2):候選人和金錢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0月18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張佩芝2006年10月18日國會報導)美國將在11月7號舉行國會中期選舉。 我們來看看美國國會兩院議員候選人如何籌集資金以及這些資金的來源。

在美國國會選舉中,參議員和眾議員候選人除了必須積極和選區選民溝通之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籌集競選資金。

沒有競選資金,候選人就無法打廣告,尤其是昂貴的電視廣告。無法舉辦集會活動,無法散發競選文宣等。

在美國,候選人籌集多少資金,從哪些人或組織那裏籌集到這些資金都是公開的信息。

*要想贏得選舉必須籌集百萬競選資金*

總部設在華盛頓的選舉政治回應中心是專門追蹤競選資金以及這些資金對公共政策影響的無黨派的非營利組織。該中心公關主任馬西.里奇表示,現在國會議員候選人要想贏得選舉幾乎都必須籌集到將近一百萬美元的競選資金。

里奇說:“在美國國會選舉中,競選資金絕大部份是由私人提供的。候選人必須從個人或從企業或工會操控的『政治行動委員會』(Political Action Committee)或其他利益團體等組織籌集資金。候選人必須募集到的資金數額相當龐大。以2004年國會選舉為例,如果侯選人真的希望有機會贏得眾議員席次,他就必須至少募集到一百萬美元的競選資金,比這個數目少,你就會敗選。”

里奇介紹說,在今年的國會中期選舉中,參眾議員侯選人目前籌集到的資金總額已經到達到10億美元。角逐2006年中期選舉的眾議員侯選人目前平均籌集到73萬5千美元,參議員侯選人平均籌集了410萬美元。

*競選資金法律規定繁雜*

美國法律對競選資金有許多繁雜的規定。法律不僅禁止任何外國人或政府對美國選舉中的候選人捐款,對美國國內的個人、組織和企業向謀求公職的美國侯選人捐助款項的方式和金額也施加了許多限制。

比方說,2004年,個人在一個選舉中對一名侯選人的捐款不能超過2千美元。在今年的選舉中,把通貨膨脹率算入後,個人對一名侯選人的捐款不能超過2千1百美元。與此同時,美國法律禁止企業直接用企業本身的資金向某個侯選人捐款,不過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捐款。

政治回應中心公關主任里奇說:“企業不能直接從自己的帳戶裡寫支票給侯選人,但是他們可以組織所謂的『政治行動委員會』,從個人身上募款,然後把這些資金捐給候選人。這種委員會通常從企業員工或股東那裏募款,把這些錢籌集在一起,由企業決定要捐給哪些候選人。”

*捐款的政治傾向*

里奇說,一般來說,企業比較傾向於支持共和黨候選人,工會比較傾向於支持民主黨候選人。根據政治回應中心網站提供的資料,在今年選舉中,從企業那裏募集到的捐款中,57%是捐給共和黨人的,42%是給民主黨人的。從工會那裏募集到的捐款中,85%是捐給民主黨候選人的,14%是捐給共和黨候選人的。

*籌集資金總額沒有上限*

美國法律規定,一名眾議員或參議員侯選人所能籌集的資金總額沒有上限。對一些名聲大、有影響力的參眾議員候選人來說,募款不是問題。

比方說,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夫人、紐約州參議員希拉里.克林頓在幾乎肯定可以勝選連任的情況下籌集到3千5百萬美元,是目前所有候選人當中籌集到最多資金的候選人。有時候,一些候選人本身就很有錢。他們自己會掏腰包,當做競選經費。

另外,如果一個選區競爭激烈,勝負又攸關大局,民主黨和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和其他大型利益團體會特別關注這個選舉結果時,候選人也可以輕易籌集到所需要的資金。但是一般來說,很多選區的候選人都沒有這些背景。這個時候,候選人和其工作人員就必須尋求各種方式募款。

*募款渠道方式多種多樣*

候選人會通過多種渠道和媒介向一般選民募款,包括寄發郵件、打電話給選民通過電話募款,一些候選人的志願工作者也會在街上募款。近年來因特網發達,選民也可以通過網站和電子郵件捐款。有時候,候選人也會舉辦各種集會和募款餐會,一方面募款,一方面和選民溝通。

*專家:候選人當然會受競選資金影響*

那麼,這些候選人是否會受到這些競選資金的影響呢?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管理學院教授丹尼斯.約翰遜說:“一名正在競選的政治人物會說,我不會受到這些資金的影響,他們都是這麼說,不過他們當然會受到影響。”

政治回應中心公關主任里奇進一步解釋說,這些資金主要讓捐款者有機會直接告訴這些侯選人他們的想法和要求。

里奇說:“要瞭解侯選人如何受到這些競選資金的影響很困難。不過這些侯選人必須花很多時間進行募款工作,常常把他們應該為選民工作的時間花在募款上面。不過我想,競選資金至少讓捐助者有機會和政治人物進行直接接觸;讓這些捐助者有機會告訴這些立法人員他們的想法;讓這些立法人員在制定公共政策時把這些捐助者的想法考慮進去。”

相關新聞
共和黨急急急 期中選舉在即 美國會可能變天
台北市長及議員登記參選首日  九人完成登記
厄瓜多爾總統選舉選情緊湊
李敖登記 參選北市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