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勞力過剩新疆少數民族就業難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0月19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張光華2006年10月19日北京報導)中國新疆的人口主體為少數民族,而少數民族群體的生活和就業問題,因為語言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中國新京報近日報導,中國今年開始實施的第11個五年規劃期間將新增加勞動力3千450萬人,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全國政協常委陳明德說,今年勞動力供過於求,有1千400萬人等候工作,他建議鼓勵大學生到農村、基層和西部地區就業。

位於中國西部的新疆也同樣面臨就業壓力。不過,就業問題在新疆因為涉及到民族以及語言的因素而更加複雜。新疆自治區黨委書記王樂泉表示,現在城市裡每年有大批高校畢業生需要找工作,再加上農村剩餘勞動力大量進入城市,給當地帶來了很大的就業壓力。

*語言障礙*

王樂泉說,按道理,新疆資源豐富,地廣人稀,現在又積極從事石油、礦產開採和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但是很多工作,像鐵路、機場、水利等工程需要專業人員來承擔。王樂泉10月16號在烏魯木齊舉行的外國記者招待會上指出,由於語言上的障礙,農村地區少數民族在城市中尋求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王樂泉說:“少數民族單獨有自己的語言,不懂漢語,要走出來進入城市,現在這些企業基本上都是用普通話來交流的,他不懂語言,很難到這些地方就業,沒辦法。”

石油與環境網絡今年發表的調查報告顯示,雖然新疆石油開髮帶來交通、通訊、城鎮建設等基礎的發展,但是當地居民在受益方面還是很有限。報告指出,新疆石油部門都是從內地各大油田組織人員調派到新疆,新疆當地居民因為受教育程度較低和語言溝通困難等原因而很難進入石油部門工作。

*素質培訓*

王樂泉還表示,新疆現在最迫切的任務就是加大勞動力的素質培訓。首先就是由政府負責進行語言培訓,這是一個長期的任務,而根本的解決辦法就是從教育入手。

王樂泉說::“就是小學上學以前六歲七歲,搞學前漢語教育,從一年級開始就要用漢語授課,解決勞動力的基本的素質問題。”

在新疆各個城市,無論是路邊的指示牌,還是商場、政府的告示牌都用漢語和維語雙語標記,有的牌子上還標有漢語拼音。在一些公共場合,還可以看到用雙語寫的標語,例如“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等。

*民族要求*

當地有些企業在招聘職工的廣告上除了註明學歷、年齡和性別的要求之外,對民族還有特殊要求,比如有些崗位只招聘漢族人。有些老社區的居民,完全不懂漢語,即使開商店,和漢人做買賣,也需要專門的導遊人員幫忙翻譯。

一名擔任導遊的柯爾克孜族人認為,現在要在大城市裡找工作,漢語是必須的交流工具,如果不懂漢語就很難有工作機會。他說:“找工作不容易,很難找。要是你們不會漢語,文化程度低的話肯定找不到工作,所以他們一般找不上工作,就靠手工藝品,做生意之類的,不上學哪有機會找工作?”

新疆是一個以少數民族為主的自治區,但是少數民族人口占新疆總人口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在2003年占60%,2005年新疆2千100多萬人口,其中1千100多萬是少數民族,占52%左右。學習漢語並不是法律規定必須要學的,少數民族家庭的家長決定是否把子女送到維語的學校還是維、漢雙語的學校去上學。

相關新聞
爲求在美盡早立足移民孩子青睐理工移民課程
法國醫護學生遊行 為專業就業前景
印度政府重新審議外商投資半導體獎勵方案
中高齡就業好消息 台南2場徵才活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