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學校靜思茶道 再現古風

慈濟已於牛頓市購置新會所

人氣 8
標籤: ,

【大紀元10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文帝貝德福鎮報導) 為推廣人文志業﹐麻州慈濟人文學校於十五日上午在該校舉行「靜思茶道」人文講座﹐特遵循古人品茶的禮儀﹐在悠揚的古樂聲中﹐讓與會的三十多位人士得以享受喝茶三昧。

當天一早﹐慈濟志工張伊珊、黃恩玉就開始準備「茶食」﹐在白色的小碟上先鋪一片乾淨的綠葉﹐上面再放些小點心﹐感覺很典雅。另外一些志工則將桌椅佈置成U字形﹐在場地正中間是主講人泡茶的長桌﹐除了茶壺、茶杯、茶葉、小爐等泡茶必備工具外﹐還擺放了一小瓶花和焚香爐。

主持人黃恩玉先請大家聽雅樂靜心﹐然後由慈濟醫院副院長夫人林麗珍女士來介紹「靜思茶道」。她表示茶道事實上也是一種修行方法﹐須先靜下心來。她讓與會者閉目觀想身在竹林中﹐洗滌心靈﹐回歸到最真、最善和最美的本性。
泡茶時﹐林麗珍表示須將心運用六度波羅蜜溶入﹐以道入茶﹐即落實「佛法生活化」﹔以茶入道﹐即「生活佛法化」。

她表示中國的茶道歷史要追溯到神農嚐百草開啟﹐到商周皇帝祭天﹐茶乃祭品之一。唐朝喝茶風氣僅在王公貴族間。宋朝則以「點茶」方式泡茶﹐由日本茶祖—榮西禪師傳回東瀛﹐即現今日本茶道。清朝因外國入侵﹐又抽鴉片﹐茶道就沒落了。在台灣由於氣候適宜﹐故日漸風行。

林麗珍曾在台灣接受過茶道專業訓練長達三年之久,對如何用心來泡好一壺茶及奉茶均十分考究。例如「行茶」時﹐須雙手合十﹐動作優雅。喝茶時﹐用姆指和食指扣茶杯﹐其餘三指置於杯底。還分三口喝﹐即「三好茶」—「心發好願」、「口說好話」、「身行好事」﹐果然茶道也能修行。

從茶道中能培養生活的美感、學習恭敬的禮儀、養成安定的心境。目前每週三、六上午九時半,林麗珍在劍橋市慈濟會所開課,歡迎參加。聯絡﹕(617)492-2166。

(註﹕慈濟波士頓聯絡處已於牛頓市購置新會所﹐舊會所租約將於本月底屆滿。)(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慈濟、蒙郡聯合保健咨詢
漫談診斷性別技術
慈濟與您健康有約
慈濟紐約分會講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