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邊界貿易成為UN制裁漏洞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0月20日訊】(自由時報編譯陳成良/特譯) 聯合國制裁北韓決議案能否收效,北京的態度是關鍵。中國是北韓最大貿易夥伴,佔了北韓半數以上對外貿易,連接中國遼寧丹東市與北韓新義州的鴨綠江大橋(中朝友誼大橋 ),更是兩國經貿往來的咽喉。中國若不管制往來鴨綠江的中朝邊界貿易,聯合國的制裁措施就會失去實際效果。

洛杉磯時報19日報導,中國已感受到美、日及其他國家要求北京緊縮與北韓經貿往來的壓力,但分析家認為,除非北韓進行第二次核子試爆,否則中國不太可能積極配合參與聯合國的制裁行動。

中國已表明不會在公海上攔檢北韓船隻,不過必要時,這種任務可由他國代勞。更重要的議題是,中國如何處理與北韓的邊境貿易。最近中國官員似已開始加強檢查進出丹東的北韓貨品,不過透過經濟制裁讓北韓這個長期盟友難堪,極不符合中國利益。分析家指出,中國希望避免發生重大衝突,以免必須站在與北韓對立的一方,使得北京再也無法在國際社會與北韓之間居中調停。

中國仍希望重啟六方會談解決北韓核武危機,但並不打算加入美國領導的「防止擴散安全倡議」(PSI ),對疑為北韓運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船隻進行攔檢行動。

基於許多戰略考量,中國不願見到北韓經濟崩潰;北京對於干涉他國內政之舉,也極為敏感。一九九三年,美國懷疑中國「銀河號」貨輪偷運化武原料給伊朗,在沙特阿拉伯達曼港強行加以攔檢,令北京震怒萬分。

此外,分析家認為,十九世紀及二十世紀初中國曾遭逢列強欺凌瓜分,基於這段不快的歷史回憶,中國自認在國際社會已重拾尊嚴之際,不願意將從前列強欺凌中國的手法加諸在北韓身上。

丹東的卡車司機透露,在邊境的倉儲區,官員加強限制閒雜人等進入檢查區,顯然是不想讓正在嚴格檢視中國如何實施制裁的外國人士知道裡面的運作狀況。

幾週前,中國開始沿著一千四百多公里的邊界架設新鐵絲圍籬,但此事發生在聯合國提出制裁北韓決議之前,因此兩者沒有太大關係,而是反映中國對北韓難民湧入、貨物走私等活動加劇的擔憂。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情報發現北韓2次核試跡象
賴斯亞洲行努力落實制裁北韓措施
朝鮮准備再核試 美日警告 中韓制裁難
國際要求北韓不要進行第二次核試壓力日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