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外銀覬覦財富管理市場 台金融業招兵買馬應戰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葉代芝台北二十一日電)英商渣打銀行收購新竹商銀籠罩內線交易疑雲,讓市場對華僑銀行引進外資增資的期待略為冷卻,不過僑銀表示仍持續與一家外資洽談中,顯示外商銀行對台灣財富管理市場的興趣不受影響,金融業者也積極增加理財專員、尋找外資策略聯盟應戰。

雖然有中信金控和台新金控一連串購併「凸槌」事件,加上竹商銀案疑涉內線交易,讓市場對金融整併的議題冷卻,不過外商銀行對台灣財富管理市場依舊虎視眈眈,下一個被看好將被外資收購的僑銀,也表示持續與一家外資洽談中,年底前完成增資計畫不變。

面對外商銀行來勢洶洶,多位台灣金融業高階主管也坦言備感威脅,即使客戶人脈雄厚的老銀行也積極備戰,華南銀行除了計畫將有213位理財專員增加至300位,也持續加強理專專業訓練,設計3級訓練課程,每級為期一個月,同時舉辦區域和分行的業績競賽,用出國旅遊獎勵吸引客戶和績效良好的員工。

第一銀行則成立「財富管理專案改造委員會」,重新規劃財富管理的獎金制,並在明年正式推出,現有的530位理專,也將逐步增加至700位。

第一銀行母公司第一金控也宣布與英商英傑華合資設立壽險公司,引進外資保險業務經驗,總經理黃獻全更透露,當金控對產品更有自主權時,未來還可以朝向私人銀行方向發展,為客戶量身打造保單,而保單資金則可留在金控內運用,進行財務投資,開創新的獲利來源。

不過兆豐商銀個金處協理孫蘭英認為,竹商銀是區域性銀行,加上要將外商經營理念引進國內,還有人和業務方向調整,勢必要半年至一年才會展現影響力,而兆豐商銀既有的企業客戶,經過長期經營,加上在外匯存款、銀行保險和共同基金代銷業務的經驗,台灣的銀行仍有一定利基,但也會持續增加理專人數,由目前的170人,在年底前增至200人。

事實上,除了外商爭食,台新金和彰銀一旦合併,彰銀手中擁有大量的老客戶,也是金融同業近來積極備戰的原因之一。但也有同業認為,台新金銷售導向的經營模式,訂下高目標讓員工在業績壓力下,不能多為客戶著想、理性銷售,而且人力折損也大,理專離職率高,與彰銀合併後,是否會在財富管理市場投下震撼彈,尚難預料。

不論如何,金融業在後消金風暴時期,個人信用貸款市場不斷萎縮,企業金融放款又因殺價競爭造成利差縮小,財富管理業務無庸置疑,將是台灣金融業眼前最具成長潛力的市場,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