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漢代宮城多地下通道與政治鬥爭有關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0月31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三十一日電)中國考古學家指出,漢代宮城內存在多處地下通道,可能與當時複雜的政治鬥爭有關。

新華網今天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慶柱昨天在西安舉行的「漢代考古國際學術研討會」中表示,這些漢代的地下通道多發現於後宮,有些還設有門房,以控制進出人員。在以前的古代宮殿遺址內從未發現類似的建築。

他指出,這可能與當時皇帝把外戚當做一股政治力量、依靠他們來協助自己統治國家有關。西漢時實行二元政治,一元體現為皇帝的政治權力,另一元體現為外戚的政治勢力,即皇后、妃子的家族人。

劉慶柱說,「宮城內宮殿複雜,各種政治勢力以各自宮殿為空間進行政治活動,密道可以讓他們的行蹤更隱蔽。」

據報導,地下通道在漢代宮城內被廣泛發現,主要分布在太后居住的長樂宮、皇后居住的未央宮椒房殿、嬪妃居住的桂宮等。

另外,在漢長安城內還發現大量類似地下室的建築遺跡。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張建鋒說,「這些地下室有可能是用來居住、儲物或為上層建築物提供防潮保暖的功效,目前正在做進一步的研究。」

兩千兩百多年前,西漢定都長安,即現在的陜西省西安市,延續兩百多年的統治。漢代宮城面積三十六平方公里,是迄今發現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都城遺址之一。其政治中心-未央宮面積達五平方公里,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皇宮,面積比保存完好的清代紫禁城還大。

為期三天的漢代考古國際學術研討會昨天結束,近百名中外考古專家匯聚西安,探討漢長安城考古五十年來的進展。

相關新聞
沉睡海底80年 美二戰傳奇潛艇「哈德號」現蹤
裁員持續 微軟谷歌這次裁撤瞄準雲端部門
為保護青少年 紐約擬限制社交平台算法
科學家恢復了因遺傳缺陷而受損的腦細胞功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