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金融業開放登陸 立院初審通過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1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施曉光/台北報導〕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昨天在國、親多數優勢,以及會議主席、無盟立委蔡豪護航強行表決下,初審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三十六條修正草案,取消現行金融保險證券期貨機構赴中國投資事項,須受經濟部所訂對中投資項目清單及個案審查原則規範,亦即由原先的禁止類改列許可類,如果完成三讀,金融業只要經金管會許可,即可登陸設立分支機構或參股中國銀行。

綠營堅持反對 將朝野協商

不過,由於爭議實在太大,陸委會及民進黨、台聯黨團堅持反對,全案昨雖初審通過,在提報院會討論前仍須送交朝野協商。

民進黨立委王塗發痛批這是「賣台條款」,不但違反經續會達成的兩岸金融監理機制必須對等協商精神,更去政府化、矮化台灣,金融業登陸如果不受經濟部投審會審核限制,在缺乏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MOU )的保障下,如果未來發生金融擠兌風暴,台灣將受傷害。

陸委會說帖則指出,台灣政府尚未開放金融業赴中設置分支機構的癥結原因,是因兩岸沒有簽署金融監理備忘錄,以致金融主管機關在特許審查部分難予同意,並非與投資審查機關存有歧見;且金融業赴中投資事項改為只需金管會許可,不僅無助解決政策開放遭遇的困難,反而可能破壞現行中國投資單一審查窗口的制度設計,導致事權分散及廠商不便。

提案的國民黨立委李紀珠強調,為避免坐失進入中國市場良機,讓金融業可以直接登陸,在中國設立分行或參股中國銀行,對服務台商與活絡台灣金融,有絕對正面意義。

此外,草案中還刻意明定金融業登陸許可相關辦法,準用金融保險證券期貨機構在國外(不含港澳 )設立分支機構或投資事項規定,以防堵政府部門為許可金融機構登陸另定設限巧門。

陸委會︰無助業者 徒破壞體制

〔記者許紹軒、梁世煌/台北報導〕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昨天表示,立法院初審通過兩岸關係條例卅六條修正草案,無助改善台灣金融機構在中國無法設立分行的結構性因素,只會嚴重破壞行政體制運作,希望院會審議時能有更實質的討論,不要用數人頭方式草率決定重要議題。

金管會除重申母國監理原則的立場外,也擔心未來台灣國內銀行資金外流是否會進一步擴大,不過,目前仍然處於修法階段,相關影響仍言之過早。

劉德勳說,我國九十一年8月及九十四年2月開放國內保險業及證券商赴中投資設立子公司或分公司,迄今為止,台灣核准赴中的六家保險公司,中方僅核准一家;證券商部分則因中方規定需雙方證監單位簽署金融監理備忘錄(MOU ),致政策無法落實,任何台灣單方面作為,都無助於解決此問題。

劉德勳說,修正草案第三項「準用金融保險證券期貨機構在國外(不含港澳 )設立分支機構或投資事項之規定」的相關修正內容,將導致兩岸金融風險難以控管,並會造成多年建立之兩岸金融管理體制全面崩解。

他指出,中國會計及財報制度不完善,資訊透明度不足,一旦開放,在無法有效監理的情況下,台灣金融監理單位對國內金融業所設中國分行難以實質監督,尤其銀行業務涉及國內廣大民眾的存款安全,如中國分行經營不善,衍生債權將衝擊母行及存款人權益。

黃天麟痛批 亡國立法

記者鄭琪芳/專訪

對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初審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草案」,解除金融業登陸限制,前國策顧問黃天麟(見圖,資料照,葉志明攝 )痛批這是「亡國立法」,他表示,如果連金融業都到中國去,台灣的投資將愈來愈少,經濟愈來愈萎縮,到最後將不得不走上「終極統一」,而竟然還有民進黨立委支持這樣的立法,這些立委骨子裡根本也是支持統一。

一再警告「台灣澎湖化已是現在進行式」的黃天麟表示,國民黨執政時,還有「戒急用忍」政策,但民進黨執政後,反而持續開放中國投資,讓台灣經濟愈來愈糟,民進黨卻還以為台灣經濟變糟是因為開放不夠,「台灣這麼小的國家,卻占外國投資中國總額的一半以上,難道還不夠嗎?」

他認為,如果開放金融業登陸,二、三年後就會有明顯的影響,屆時銀行對中國的放款將會壓縮到對台灣的放款,廠商在台灣借不到錢,只好跟著到中國去,台商對中國的投資愈來愈多,對台灣的投資愈來愈少,愈來愈多台灣人會跑到中國去,台灣民間消費不振,投資賺不到錢,台灣經濟會愈來愈差,中國經濟愈來愈好,最後台灣就不得不與中國統一。

黃天麟表示,開放金融業登陸後,即使金管會嚴格限制銀行對中國放款上限為十%,也是於事無補,因為銀行放款的十%幾乎等於銀行的淨值,將銀行淨值放在中國,等於是「讓台灣的金融安危操之在北京手上」,何況,如果規定對中國放款上限為十%,金融業一定會不斷再要求放寬,後患無窮。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