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經建會:台灣民間消費結構居亞洲四小龍之首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十七日電)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今天表示,今年台灣民間消費占名目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上升至62.08%,由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2006年世界競爭力年報」評比為全球第18位,居四小龍之首,證明台灣民間消費能力極具潛力。

經建會指出,近年國內民間消費在「量的成長」雖呈趨緩,但在「質的提升」與內部結構改善持續增進。

據統計,2001年至2006年台灣民間消費受國民所得、股市發展、房地產價格及失業率等因素影響,實質成長轉緩,表現不如經濟成長率。

觀察長期結構變化顯示,民間消費占名目GDP比率由1991年54.62%,增至2006年62.08%,並未有明顯減少情況出現,反映國內消費在「質的改進」方面已有相當提升。

IMD「2006年世界競爭力年報」據上述資料,將台灣民間消費結構指標評比為全球第18名,領先香港27名、韓國45名及新加坡的57名,居亞洲四龍之首,顯見民間消費能力仍極具潛力。

經建會表示,目前民間消費型態由「基本需求導向」,漸趨轉向重視生活感受的「購買體驗與感動」;從先進國家經驗顯示,體驗與感動的精髓,在於風格意象傳達與美學體驗。因此,營造風格社會,開發設計密集產品,創造體驗價值,成為各國提升消費力重要發展策略。

在台灣方面,觀察消費支出型態變化,自1996年至2005年,服務類民間消費實質成長率達5.0%,占民間消費比率由37.9%逐年遞增至42.7%。

今年上半年國人在服務類消費支出金額達新台幣1兆4948億元,占民間消費比率42.4%,較同期製造業類產品消費支出比率高11個百分點,顯示國人對「結合體驗與美學的經濟商品」需求偏好持續上升,反映民間消費結構升級明顯。

英國經濟學人今年10月表示,美國已漸趨淡出全球消費龍頭角色,亞洲將成為全球消費新動能。經建會認為,國內應把握此一成長契機,加速整合生活智慧與文化魅力,融合科技、風格與美學,開發更多的國內消費潛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