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入冬盜獵多 太管處加緊查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1月2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游太郎/秀林報導〕太魯閣國家公園轄區內的野生動物因保育成效良好,引起盜獵者覬覦,每年巡山時拾獲的獵具即近2000具,時序入冬後進入盜獵旺季,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加強布線查緝,以免野生動物遭大舉獵殺。

太管處保育課人員說,每年巡山員及太警隊巡山時所拾獲的獵具,近3年來統計每年均近2000具,但查獲盜獵的案件卻寥寥可數。

有需求 盜獵增加

根據觀察發現,每年11月份入冬以後,花蓮地區山產店的野生動物及山產需求量大增,山區的獵具數量也明顯增加。

號召山友協助觀察

為遏止盜獵歪風,太管處已展開不定期的聯合巡查勤務,並號召山友在登山時,協助觀察小山徑的獵具布放情況,提供情報做為取締違法獵捕行為的參考。

太魯閣國家公園面積達9萬2000公頃,且人為破壞少,大部份地區自然生態體系完整,是各種野生動物棲息的好環境,近幾年來已成為盜獵者的樂園。

根據統計,盜獵的手法除以獵槍與十字弓等獵具獵殺,以往查獲裝設各類陷阱的山區,多集中在中橫公路慈恩、蓮花池、研海林道及砂卡礑溪沿線等山林,地上以捕獸夾、鋼索吊為主,溪流有魚網、蝦籠及釣線等,樹上以小型捕獸夾、鋼索居多。

護果園 原民夜獵飛鼠

〔記者彭日鏡/五峰、尖石報導〕進入冬季,正是飛鼠肥美時節,新竹縣五峰、尖石兩鄉的原住民於入夜時分,在果園附近「埋伏」,以老練的手法獵捕危害農作物的飛鼠,以減少損失。

五峰、尖石兩鄉原住民種植水蜜桃、甜柿、新世紀梨、奇異果等水果,每於果熟散發出陣陣香味之際,飛鼠即聞香而來啃食,損失慘重。

張姓原住民說,最近一到夜晚,就看到有人帶著弓箭、長槍或傳統鋪設陷阱的裝備,守候在果園周邊,利用飛鼠夜間外出覓食的習性,以燈光照射獵捕,每次都不會空手而回。

劉姓果農指出,獵捕到的飛鼠,重量大約在兩台斤上下,做為標本觀賞或取出內臟做為「漬麼麵」的醃漬料,肉可炒、可烹,是一道極為美味的山產佳餚。

瘋山產 山羊山羌搶手

〔記者游太郎/秀林報導〕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的野生動物為什麼常被盜獵?無非是滿足老饕的口腹之慾及市場所需,尤其入冬後為國人進補的旺季,山產常被視為具療效,價格往往翻兩番。

太魯閣園區內最受盜獵者覬覦的野生動物,並非是一般熟知的山豬,主要是平地已有人飼養,加上野生山豬的肉質較硬,且具有攻擊性,獵捕時必須出動大批獵狗圍捕,在太魯閣山區並不受盜獵者青睞。

被盜獵的野生動物以山羌及長鬃山羊居多,在山產店相當搶手。

有趣的是,太魯閣山區體型最大的台灣水鹿,因為體型太大,加上腥羶味太重,從山區搬運下來相當辛苦,盜獵者的意願並不高。

此外,被少數老饕視為「極品」的台灣獼猴,從猴腦至猴肉,吃過者均豎起大拇指說「讚」,但因獼猴屬保育類動物,一經查獲罰責不輕,盜獵者均藏私食用,不輕易示人。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