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中國,爲什麽有人不知足?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1月6日訊】最近有一種說法,中國成爲世界領導人朝聖的「外交麥加」,原因是中國先後在6、10、11三個月主辦了「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中國—東盟峰會」,「中國-非洲峰會」,幾十位外國領導人會聚中國。在接下來的2008年,2010年,中國更將迎來奧運會、世博會,真可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

這段故事如果記入史書,一定是「威哉聖君,英明神武,澤被海內,威震番邦,諸侯來朝,遠近臣服…」就差一句「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可以說,中國確實是處於「盛世」!

「盛世」,從狹義上來說,就是國富民強、安定團結。這不,相對毛澤東時代,中國是富了;相對鴉片戰爭時代,中國是強了;相對抗日戰爭時代,中國是安定了;相對軍閥混戰時代,中國是團結了。

但是許多中國人依然不滿意。這麽說吧,一個沒見過電燈的人,也許可以一輩子生活在蠟燭下;然而一旦他見過電燈,用過電燈,他就不願意回到蠟燭時代。

現在的中國,就是處於這麽一個時代:國家進步很大,「諸侯來朝,遠近臣服」,縱向比可以說是處於「盛世」,然而許多人依然不滿意,因爲這些人見過電燈,或者知道電燈。他們會說,爲什麽別的國家有電燈,我們就不能有電燈?哪怕我們現在的蠟燭是歷史上迄今爲止最大最亮最美最香的蠟燭,只要我們的鄰居用電燈,我們就氣短三分,就不會覺得處於「盛世」。

從這個角度來說,縱向比的「盛世」可以說是毫無意義,關鍵在於橫向比。「盛世」的意義就要在於,在鄰居用蠟燭的時候,我們用電燈;然後教鄰居用電燈。

那些橫向對比並非「盛世」、而縱向感覺「盛世」的國家,爲了維護「盛世」的虛名,就不會讓國民見到電燈,甚至不讓國民聽說電燈,或者設法讓國民對電燈産生誤會甚至害怕心理,比如宣傳用電燈會觸電身亡,太小的孩子不應該用電燈等理論。

這些「盛世」多半是封閉的、保守的,拒絕新思想的同時不斷扼殺創造力。從「片甲不得下海」的大清,到「全世界都羡慕我們」的朝鮮,都是重重封鎖,不讓國民知道外部世界的真實情況。

而一旦鐵幕被推倒,一旦國民嘗到電燈的甜頭,蠟燭就要進博物館了。這也可以用來解釋袁世凱稱帝爲什麽會失敗。因爲當時的中國人已經嘗到了共和制度(電燈)的甜頭,就不願意再回到帝制(蠟燭)。

所以說,今日中國雖然處於「盛世」,但國人不滿足於這樣的「盛世」,甚至不認爲這是「盛世」。因爲國人見過世面,對「盛世」的期待值提高了。

國人心中的「盛世」已經不僅僅是「國富民強、安定團結」,現代人心中的「盛世」有「公平盛世」,「法治盛世」,「清廉盛世」,「言論自由的盛世」,「免費教育的盛世」,「保護弱勢群體的盛世」,等等。這些「盛世」,許多都是古人聞所未聞,想所未想的,卻是現代「盛世」的必然組成部分,無它則不成「盛世」。

所以說,「威哉聖君,英明神武,澤被海內,威震番邦,諸侯來朝,遠近臣服…」在古代必然是「盛世」中的「盛世」,在現代卻不過是國家來往中正常不過的外交聚會。有人說了,參加峰會的外國領導人,有吃有喝有錢拿,這樣的美事,誰會願意錯過呢?

君不見,中國-非洲峰會,一筆勾銷了100億美元債務;希拉克在北京說幾句好話,中國訂購了100億美元的空中客車;奧運會,世博會,中國掏的腰包更不知道是幾個「100億美元」!

這在古代也許是無上輝煌的「朝貢盛世」,在現代只是商業決策和利益分配。比起「公平盛世」,「法治盛世」,「清廉盛世」,「言論自由的盛世」,「免費教育的盛世」,「保護弱勢群體的盛世」等電燈,「朝貢盛世」就象一支蠟燭,哪怕是歷史上迄今爲止最大最亮最美最香的蠟燭,只要鄰居家的電燈比我們亮,比我們公平,比我們法治,比我們清廉,比我們自由,比我們有更多的權利,我們就氣短三分,就不會覺得處於「盛世」。

好消息是,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已經見過鄰居家的電燈,總有一天,中國的電燈也會亮起來。到了那一天,我們也不會討論中國是否處於「盛世」,因爲我們(或者我們的後代)會忙於製造更新更亮的電燈,並把它傳播給他國。

至於現在,讓我們仔細研究鄰居家的電燈,並讓它照亮中國吧。

〔原載《老么博客》

本文轉自互聯網,僅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發現有版權疑問,請及時與我們聯絡。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張學勞憂業者無誠信 台灣旅遊恐面目全非
章笑拳:老薩終被判絞刑 歷史必然審暴君
山東遇秋旱 近兩百萬人缺水
年底將至 中國礦難進入高發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