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文建會第6屆駐村藝術家聯展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七日電)台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的視覺藝術人才交流計畫,簡稱「駐村藝術家計畫」,已送出四十人次以上的藝術家前往歐美各大藝術村與藝術機構。第六屆駐村藝術家的成果展將於十日起在華山文化園區展出,策展人蘇匯宇以「西‧遊記」(英文展題「Go West」)做為展覽主題。

這個名稱是借用中國明代小說「西遊記」,蘇匯宇指出,「西遊記」顧名思義,藝術家前往西方國度猶如唐三藏的西天取經般,這點也暗示著,台灣的文化意識仍然隱約地以「西方」為「正典」。

他將「西遊記」拆解為「西」 (計畫駐村地點都在「西方」)與「遊記」 (藝術家的創作猶如一種旅遊紀錄)兩個辭,也巧合地分別觸及了「駐村計畫」所具有的一些特點。

參與駐村的年輕藝術家們,都是以當代風格見長的創作者,這次聯展包含裝置、錄像乃至平面等作品,陳列出文建會去年交換計畫具體成果。

這次展出的藝術家包括史筱筠、周佳雯、胡慧琴、柯子建、陳淑燕、陳曉朋、鄭秀如等七人。其中,史筱筠與陳曉朋前往的是美國洛杉磯十八街藝術中心駐地,他們兩人創作媒材分別是錄像裝置與觀念雕塑等,而史筱筠除了錄像外的主要領域其實是紀錄片與實驗電影。

柯子建與鄭秀如前往的是紐約藝術機構ISCP,柯子建以錄像為主要創作媒材,內容多元,風格新穎,是典型新世代創作者的藝術語彙,鄭秀如則以裝置為主,作品中充滿對時間痕跡的陳述。

胡慧琴與陳淑燕則前往美國安德森牧場藝術中心,,兩人表示獲益甚多,胡慧琴將展出造型特殊且卡通化的陶瓷雕塑,而陳淑燕則以纖維編織為創作手法,兩人的展出媒材充分反映安德森牧場藝術中心的工藝創作特質。

另外,唯一在歐陸駐村的周佳雯則是前往捷克,長年旅居國外的周佳雯,裝置作品具有一種生化科技況味卻又帶有詩意的獨特特質。

這些年輕藝術家的作品雖然不一定直接地反應駐村期間的異地影響,但「駐村」的制度給予了他們個體歷練極大的刺激與幫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