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物浩劫的背後鬼影:貓鼠勾結走私文物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11月9日訊】具有悠久歷史中華民族,從祖先那裡遺存大量文物古跡。然而中國保存至今的歷史文化實體,則與其悠久的歷史似乎不太相符,許多文物古跡已經遭到嚴重破壞甚至蕩然無存。近日中國官方媒體報道指,近10多年來,中國文物犯罪案件頻發,造成大量珍貴文物流失,而「貓鼠勾結」 盜墓、走私文物則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據新華網報道,一些文博專家認為,近幾百年來,中國文物經歷了三次浩劫,一是列強侵華掠奪,二是文革時破壞,三是20世紀80年代至今,其主要表現是盜墓、走私文物猖獗。

報道指,近年來,監守自盜盜掘古墓葬、走私出土文物的案件舉不勝舉,不少文物案件的背後隱藏著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隱情。

2004年,原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文管所副所長包衛東帶領其他盜墓賊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居延遺址內盜掘一個西夏時期的寺廟遺址時被當場抓獲。 

2003年底,13名盜墓賊在山西省夏縣公安局解某某等3位民警的保護下,用炸藥炸開一古墓穴,盜得青銅鼎、青銅編鐘、青銅甬鍾等大批珍貴文物。

內蒙古公安廳刑事警察總隊的一位官員說,不久前,內蒙古警方在偵辦一起文物犯罪案中就牽涉出有關地方官員和部分警察。

國家文物局專家組副組長、考古學家張忠培曾表示,人為盜掘和破壞使中國文物安全面臨空前威脅,盜墓活動常常和愚昧、腐敗、黑惡勢力等社會問題盤根交錯。

官賊勾結侵吞國家文物

內蒙古一位長期在基層從事文物工作的老文博工作者說,當前,一個有良知的基層文物工作者所要面對的有兩大敵人:一是盜墓賊,二是個別黑心、無知的政府官員,這兩類人若勾結在一起,將會對中國文物造成一場新的災難。

據報道,全國大約有40多萬處不可移動文物,但現在估計至少1/3已沒有了,自然破壞是一個方面,但主要是人為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盜掘。內蒙古中部地區某市是一個文物富集區,但近幾年來絕大部分出土文物都流失了。

據瞭解,在一些地方,盜墓行為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庇護,一些基層領導官員是為了從盜墓賊手上獲得出土文物用於個人收藏或「送禮」而充當盜墓賊的保護傘。此外,一些文物部門的官員和公安人員也與盜墓賊暗中勾結,從中牟取經濟利益。更有甚者,一些盜墓團伙和文物走私團伙的背後主謀就是文物部門的官員或公安人員。

此外,還有一個現象:每到大範圍官員人事變動時,盜掘賊、文物販子就會異常活躍,文 博部門的一些專業人士也會非常繁忙,經常被人抓差去「看」文物。

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一位專家說,一次內蒙古某縣委一官員找他鑒定一件文物,他一看就認出這是前幾天在這個縣被盜的一座古墓裡的出土文物。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古地圖展 林建生圖書館登場
角板山行館紀念特展 展出蔣公侍衛日誌
蔣公誕辰120週年 31日角板山紀念特展
「桑尼布瑞」拉開南澳嘉年華會序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