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二十多歲獨生子女離婚率偏高

標籤: ,

【大紀元12月11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一日電)據報導,中國大陸一九八零年後出生的獨生子女正值二十多歲適婚或剛結婚年齡,卻已成為離婚率的高發族群。

廣州「信息時報」報導,中國全國婦聯婚姻指導師項目督導員胡慎之說,今年以來,他已接待二十多名「八十後」(一九八零年後出生者)夫妻的婚姻諮詢,都是瀕臨離婚而求助。

他說,「諮詢中,他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他(她)不理解我』」。

據統計,去年以前,夫妻不和鬧離婚而求助者中,超過九成是三十多歲至四十多歲青壯年,如今二十多歲年輕人已佔半數之多,其中大多數是一九八零年後出生的獨生子女。

據稱,鬧離婚的年輕人中絕大多數是「閃婚」一族,普遍認識兩、三個月就閃電結婚。

胡慎之認為,從當事人訴說婚姻不和諧的理由來看,一種類型是過於自私,彼此不願意付出;更多的是索求;另外一種類型是追求完美,婚後發現生活中眾多艱辛,打碎心中完美的願望,重新尋找生活目標成為離婚的理由。這些都與獨生子女的生活背景有關。

廣東律師寧媛說,今年以來,她接到的「八十後」的離婚諮詢非常多,接受委託協助辦理離婚事宜或代理打官司的共有九件,去年只有兩件,目前每月平均有二十人次諮詢離婚事宜。

廣州市一些法官表示,「爽快」可說是「八十後」到法院進行離婚訴訟時的態度,「不像那些結婚幾十年的,左調右調還是調解不成,這些年輕人離起婚來爽快多了,都是好合好散。」

胡慎之分析,獨生子女比較任性,生活中以自我為中心,習慣別人圍著自己轉,在婚姻生活中忍讓性、寬容度都不夠,導致婚姻穩定性下降。

他說,隨著時代發展,這一代人對婚姻感情質量的要求更高,對平淡生活的不滿,使得他們不願意「湊合」,一些由生活瑣事引發的「婚姻死亡」現象就越來越多。

胡慎之認為,獨生子女的性格缺點與家庭教育關係很大,家庭對獨生子女教育存在兩個誤區:一是父母凡事幫孩子拿主意,二是常把孩子當作藝術品來培養。

相關新聞
【傳統文化】書法與書道
尤特颱風橫掃菲律賓  朝中國南方前進
劉漢升:高牆下的腐敗
吳玉琴 :“人權日”的反思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