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瑪斯號事件代價大 環保署以為借鑑

標籤:

【大紀元12月25日訊】(據中廣新聞張德厚報導)「馬爾他」籍貨輪「吉尼號」擱淺在宜蘭縣外海造成漏油污染,外界形容是「阿瑪斯事件的翻版」,環保署表示有鑑於阿瑪斯號的教訓,這次在緊急應變及污染管控上都迅速許多。而在相關的善後方面,學者建議政府要充分掌握污染海域的生態資料,以免像阿瑪斯號一樣求償受挫。

民國90年希臘籍「阿瑪斯」號在墾丁龍坑海域擱淺漏油,船上六萬五千噸鐵礦砂也沉入海底,五年多來海上的油污雖然不見了,但船的殘骸及鐵礦砂留在海底,隨著潮浪翻滾、衝撞,刮除附近礁岩上的生物及活珊瑚,環保人士估計遭到破壞的面積估計至少一萬八千平方公尺。

外界認為當時環保署的反應過慢,導致污染擴散,如今又發生「吉尼號」事件,環保署水處許仁澤科長表示,有鑑於過去的經驗,環保署在應變上比阿瑪斯號迅速許多。許仁澤:『那個經驗非常豐富,因為那個經驗那個經驗累積下來之後,主要在應變機制的啟動、人力調動以及污染清除作業這個部分,對我們的幫助非常的大,因為我們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我們在中午幾乎所有的清除設施都已經到位了,包括人力也已經調齊了,跟當時比時間上掌握得非常好。』

因為缺乏龍坑受到阿瑪斯號污染之前的環境調查記錄,挪威法院對於我國所提出的珊瑚復育、漁業復育等求償項目都不採證,最後船公司只賠了3400萬元,中研院化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洪楚璋指出,「吉尼號」擱淺宜蘭縣蘇澳外海,有核四廠所記錄的海洋生態背景資料,將是未來打官司的有力證據。洪楚璋:『現在這個油污染正好在宜蘭附近,這個附近有核四廠的背景資料,可以把它掌握住,要求船公司賠償。』

相關新聞
馬爾他籍貨輪蘇澳外海擱淺漏油 污染海域
蘇澳區漁會:吉尼號事件已污染近海魚類資源
百噸燃油污染海域  蘇澳漁民要求償
宜縣扣押「吉尼號」貨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