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石大成:感念孫運璿鼎助 奠立台灣光電業基礎

人氣: 16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十五日電)聽聞前行政院長孫運璿過世的消息,當年受孫運璿欽點為「台灣光電之父」的國科會顧問石大成楞住了,半天說不出話來。隔了一會兒才說,「孫運璿給了台灣一個機會,沒有他的大力鼎助,何來台灣今天破兆元的光電業產值?」

總統府資政,前行政院長孫運璿今天凌晨零時三十三分因敗血症休克,病逝台北榮民總醫院,享年93歲。

初中時期隨著外交官父親到法國唸書的石大成,雖然一路在國外唸高中、大學、研究所,但骨子裡仍然有著傳統的國家民族意識,並未因為深度西化而抹滅,1982 年石大成在美國洛克威爾 (ROCKWELL)公司從事雷射應用在國防的精密研究,當時回來台灣參加一場「近代工程技術研討會」與孫運璿碰面,扭轉了石大成的下半生。

石大成回憶,當時孫運璿特別接見從會中所選的幾位傑出科學家,孫運璿當面請他回來台灣服務,希望他能為台灣的科技發展貢獻一點力量,當時石大成回答「有機會我會考慮」。孫運璿不認為這是客套話,隨後交代科技顧問組幕僚,安排幾位可能回來台灣服務的科學家參觀各個科學機構。

石大成風塵僕僕的參觀了中科院、中研院、台灣大學、交通大學、中央大學等單位,一站一站的看,石大成在了解台灣的科技發展前景後告訴孫運璿,他願意留在台灣,為國家做一點事。石大成隨後向洛克威爾請了長假,落腳在「行政院光電小組」,開始非常認真的規劃「第一期光電科技工業發展計畫」。

當時台灣第一個光電研究所設立在交通大學,不過實驗室內卻連一張光學桌都沒有,參與國建會的的海外學人受邀參觀時,學人所給的評語是「台灣的光電研究還停留在日據時代」,這句話深深刺中石大成的心,讓他覺得相當尷尬。

在美國雷射應用科技界擁有充沛人脈的石大成在1982年12月請來在休斯飛機公司服務的世界雷射之父的梅門博士 (Dr.MAIMAN)拜會孫運璿,梅門告訴孫運璿台灣該如何做雷射光學應用,可以效法以色列和歐洲等小型國家所做的研究方向,最重要的是梅門闡述了雷射的市場行銷觀念,這不但是全新的觀念,更是台灣光電產業非常重要的轉捩點,獲得孫運璿大力支持。

石大成隨後提出的「光電科技工業發展計畫」當然也就順利過關,行政院甚至撥了新台幣 25 億元預算為訓練人才等打基礎,石大成建議在工研院趕緊成立光電研究單位,前工研院長方賢齊於是在機械、電子和材料等三所共設一個「光電組」,機械所負責雷射切割的工業應用,電子所做光電在傳真機、印表機、電腦上的應用,而面板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研究。

石大成說,第一期報告之後,光電小組向資訊月展覽單位要了一些攤位,正式推出「光電展」,這是台灣當年非常轟動的大事,媒體大肆報導,連石大成坐計程車時,司機都還和他大談雷射的應用,對於雷射可應用在醫學、工業、生產自動化等知識也深深教育著民眾,也同時讓企業大老闆們嗅出了商機,開始大筆投資。

而每年必開的國建會從此也增設「光電分組」,石大成記得當時孫運璿抵達光電分組致詞時,當場向台下很多海外學人保證「光電工業很重要,政府會全力支持光電業發展」,大大鼓舞了台下的學人。

「光電展」從此一砲而紅,後來獨立出來舉辦展覽,如今已經是全球非常重要的展覽,全球光電相關的企業都會來找商機,當年一手促成光電業的孫運璿雖然中風,但每年光電展他都會來,石大成等人都會逐一向孫運璿解釋光電業已經有多麼進步,孫運璿總是很專注的聆聽,一攤一攤的看。

而最讓石大成感動的是民國 86 年的近代工程研討會中,孫運璿致詞時當場跨讚石大成是「台灣光電之父」,從此這個頭銜成為石大成的光環,也更敦促石大成不斷為台灣的光電業扮演與先進國家之間的橋樑角色,協助引進人才、技術,設法提昇台灣光電業的水準。

石大成說,工研院光電所前所長劉容生、之前在美國 GE 公司服務的友達光電技術長羅方禎、之前在美國柯達 KODAK 公司服務的交通大學電子資訊中心教授陳金鑫、卓越光纖公司總經理向亨台、工研院電子所顧問潘文淵等人都是他逐一從國外請回台灣服務,希望藉重這批優異人才帶動台灣的光電業。

台灣光電業如今蓬勃發展,各種 LCD、LED、OLED等技術不斷研發,產值從 1996 年首度突破新台幣千億元,以後每兩年以千億元的速度增加,2000 年起加快到每年以千億元的速度增長,看在石大成的眼中非常欣慰,同時更感念孫運璿當年要求他回台灣服務,同時又得到眾多人才的幫忙,才逐步奠定台灣光電業的基礎。

石大成很感慨,孫運璿是個非常誠摰、非常謙沖、很懂得用人才、更懂得尊重專業的人,和他說話真的是如沐春風,這種人格特質是很不容易見到的,孫運璿不論在推動經濟、科技的發展,真的是「為台灣創造了一個機會」,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台灣,更沒有今天的石大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