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波:喝足狼奶的中宣部

劉曉波

人氣 22
標籤:

【大紀元2月17日訊】 《冰點》被停刊,藉口是發表袁偉時教授的文章《現代化與歷史教科書》一文。1月24日團中央的停刊決定指責所:袁文極力為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罪行翻案,嚴重違背歷史事實,嚴重違背新聞宣傳紀律,嚴重傷害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嚴重損害《中國青年報》的形象,造成了惡劣的影響,中央有關部門提出了嚴肅的批評。

我以為,除了這些欲加之罪,中宣部還有一個不願明言的理由,也是該文中最刺耳的聲音:中國之所以遭受多反右、大躍進,文化大革命這三大災難,其根源就在於「我們是吃狼奶長大。」引申開來,可以理解為中共教育的強制性意識形態灌輸是「狼」,受教育的孩子們喝的也就是「狼奶」。

儘管中宣部不願意聽袁教授的「吃狼奶」的批判之聲,但不幸的是,整肅《冰點》的行為卻為中宣部仍然在「吃狼奶」提供了最新例證。因為,偽造歷史和灌輸狼奶是中共的傳統,甚至從1940年代的延安開始,就以歪曲和偽造歷史來確立意識形態獨裁,來塑造中共及其各代領袖的「偉光正」形象。比如,延安整風時期,毛澤東授意並主持重寫中共的歷史,意在把自己塑造成惟一正確的領袖。

1949年中共掌權後,胡風曾寫過一首著名的詩《時間開始了》,似乎在此之前的中國沒有時間,自然也沒有歷史。然而,這樣的開始,事實上是中共獨裁的時間開始了,對中國歷史的全面竄改和偽造也開始了。特別是對近、現代歷史的重編,完全是黨權甚至黨魁個人的權力意識的註腳:毛澤東及其中共一貫偉光正,所有的功勞都歸到中共的名下,甚至敢於把中共還未誕生之前發生的「五四運動」,也算作中共的豐功偉績之一。同時,1949年後的歷史教科書中,充滿了仇恨灌輸和暴力煽動,對國民黨、對西方列強、對階級敵人、對美帝和蘇修。

毛澤東時代結束和改革開時代到來,隨著思想領域的撥亂反正,中國史學界也開始逐漸還原歷史真相的努力,史學界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給一些近、現代史上的著名事件和著名人物「翻案」,主要有兩大事件和三大人物。事件是重新評價「太平天國」和「義和團」,人物是給清末封疆大臣曾國藩、李鴻章和袁世凱翻案。進入九十年代,翻案風幾乎刮進了所有人文領域,有兩部書影響最大,一為唐浩明的歷史小說《曾國藩》,在1990-1992年間持續熱銷,可以說風靡海峽兩岸;一為著名學者袁偉時的史學著作《晚清大變局中的思潮與人物》1992年出版,該書不僅重新評價了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和康有為、梁啟超、嚴複等中國改革者,而且重新評價了赫德、便威妥瑪、林樂知、李提摩太等洋人對中國改革所作出的巨大貢獻。之後,近現代歷史人物的傳記作品,以這些人物為主角的歷史小說和影視作品紛紛出現。

也是在20世紀80年代,即便中共的正統教育仍然佔據大學課堂的主流,但民間自發的思想探索、官方提倡的思想解放與外來思想價值大量湧進的合力,逐漸瓦解了毛時代的單一性、封閉性和暴力性教育已經開始瓦解,相對開放的觀念市場有力地衝擊著大學校園,多樣性、開放性和人道性開始在大學生中流行,所以,改革開放時代的大學生得以再次幸運地接受到多元化的、人道主義的、自由民主的價值觀念的滋養,但中學教育的「狼性」卻很少改變。

直到90年代中期,中國知識界才意識到了反思中國教科書的重要性,翻案文章由學術研究領域進入歷史教學領域。最初,反思的焦點集中在語文課本所選課文的內容上,對幾十年一貫制的內容陳舊、謊話連篇和意識形態化進行批判,與此同時,民間知識界開始了「大學新語文」的編寫工作。到21世紀初,專業雜誌《歷史教學》也曾發表了大量文章,集中討論中學歷史教科書的編寫問題。2003年,中央電視臺在黃金時間播出長篇電視劇《走向共和》,該劇吸收大量史學界的翻案成果,對曾國藩、李鴻章和袁世凱等人有了比較正面的描寫和評價。也就是說,學術界對李鴻章、袁世凱、左宗棠等歷史人物的重新評價,隨著這部電視劇的熱播而進入大眾領域。比如,在中共主導的傳統歷史教科書中,李鴻章是「昏庸無能、貪污腐敗、賣國求榮」的賣國賊,而在《走向共和》中卻變成了才幹卓越、高瞻遠矚、忍辱負重的愛國政治家。正是這部首播之後就被封殺的歷史劇,引發出一場中國近代史及其人物的公共討論。

甚至,被視為中共對美政策高級智囊的社科院美國所所長王緝思先生也加入到對歷史教科書的反思之中。王緝思先生與美國中國問題專家謝淑麗(SusanShirk)進行了一場關於公共輿論與政府外交政策的對話。在談到中國的公共輿論與政府外交政策之間的距離不斷擴大的原因時,王緝思談到了歷史教科書的問題。他說:「我想從教材問題入手談這個問題。人們的政治觀最初形成於學校,也就是教科書。以我自己的家庭為例,我的兒子比我年輕32歲,他和我的學生時代反差很大,我們的國際環境、內外政策都發生了驚人的變化,但是我跟他所使用的歷史課本,在學校學到的有關國際問題的觀念和知識結構,差距可沒有那麼大。教科書中對中國近現代對外關係的描述變化很小。現在,一般公眾以及學生可以通過不同的渠道瞭解很多歷史方面的新文獻和新解釋,但是,學校教育在反映這些新觀點方面跟不上,特別是沒有及時反映我們在外交方面的政策調整和戰略思維的變化。我們經常說要‘與時俱進’,我覺得教科書也需要‘與時俱進’」。(《環球時報》2004年1月16日)

毫無疑問,在中國知識界對近現代中國歷史的重新反思中,袁偉時先生對翻案史學的貢獻有目共睹,他所著的《晚清大變局中的思潮與人物》,以詳實的史料為基礎,重塑了一批著名歷史人物的群像。所以,袁偉時發表在《冰點》上的文章,絕非一時的意氣之作或草率之論,而是出自他作為史學家的深思熟慮和負責精神。而袁偉時的文章引起中宣部震怒,就在於該文觸到了中共現行寡頭們的價值觀的最痛處。

袁偉時所言,顯然是再次對今日中國的中小學歷史教育提出警告:在毛澤東時代的大規模階級滅絕已經不再的今天,中共的宣傳部和教育部主導的中學歷史教科書,在歷史價值觀上仍然沒有根本變化,小康時代的孩子們,在肉體上被添得過於飽脹,以至於普遍地患有兒童肥胖症,但在精神上照樣患有健康營養饑渴症,在人文價值的教育中,孩子們喝下去的主要食糧仍然是「狼奶!」

換言之,在中共執政史上,只有在朱厚澤先生出任中宣部部長時期(八十年代胡耀邦和趙紫陽主政時期),提出過「寬鬆、寬容、寬厚」的三寬政策,為中國的思想界和新聞界創造過相對自由的政治環境。而在其他時期,中宣部的惟一職能就是充當獨裁政權的輿論殺手,它管制媒體、操控輿論、壓制思想、扼殺學術,獨裁制度犯下的所有罪錯都有中宣部的參與:閹割社會的舌頭,扼殺那些嚮往自由的靈魂,囚禁那些新聞界的良心。

在此意義上,中宣部是靈魂的殺手,是媒體的監獄,是喝足了狼奶的機構,它每一次伸出魔爪,必有有良知的新聞人及其報刊被扼殺。現在,為了配合胡溫政權的意識形態左轉,以劉雲山為首的中宣部全神貫注於反和平演變和防止顏色革命,投入鉅資大搞馬克思主義工程和網路長城;大幅度提高外國網路大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政治門檻,實質上是就是變相的經濟訛詐,致使雅虎、微軟、古狗等美國大公司俯首稱臣,民間網站和個人博客也遭到前所未有的打擊;對電視、報刊和網路實施空前嚴厲的控制,把正在走上市場化、民間化和獨立化的媒體市場化重新逼入喉舌牢籠,使剛剛有點起色的時政新聞和輿論監督再次衰落;對自由知識界、開明媒體和政治異見的打擊更是決不手軟,許多曾經活躍在時政評論界的自由知識人失去了發言平臺,更多的持不同政見人士身陷文字獄,所有開明媒體皆遭到不同程度的整肅,甚至不惜對團中央的機關報《中國青年報》這樣的黨報痛下狠手。

然而,中青報同仁李大同、盧躍剛等人的公開反抗,國內外輿論對《冰點》同仁的廣泛支援,既有老中青各層次的體制內開明派,也有各個年齡層的民間反對派;既有流亡海外的民運人士,也有多位港臺香港新聞人;其中,龍應台直接叫板胡錦濤的公開信影響最大,因為她由《冰點》被停刊聯繫到兩岸關係的未來前景,結論是一個自由臺灣決不會與一個獨裁大陸談統一!

凡此種種,再次凸現了道義在民間而權力在官府的中國特徵,權力是官權的阻塞自由的堤壩,道義是民間的沖決堤壩的浪潮。而在自由民主已經變成世界主流的大勢下,阻塞者只能是自掘墳墓,沖決者卻擁有彙入文明主流的希望!

或者說,今日中國的問題,已經不再是要不要自由制度的問題,而只有以何種方式、用多長時間才能完成獨裁向自由的和平轉型的問題。

2006年2月1日於北京家中

——原載《動向》雜誌2006年2月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雅虎提供資料讓中共逮捕網路使用人
胡錦濤4月訪美 人權人士備「厚禮」
劉曉波:滴血的GDP數字
劉曉波:被砸碎的巴士底獄中只有七名罪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