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人龍:還有多少人要賣身救母

王人龍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2月17日訊】為救身患重病的母親,安徽科技學院2002級學生袁雪華全家負債6萬元,而此前她和弟弟兩人的大學學費已讓全家欠下3.6萬元。面對醫院開具的30多張催款單和「不交款,就停藥」的警告,袁雪華懷揣民政部門的特困證明多方求助未果,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她找到媒體表示,「只要預付2萬元工資給我母親付醫藥費,我願意從事任何職業。」(2006-02-01《北京晨報》)

賣身救母似乎已經成為了時下的一種流行。先前有重慶漂亮女大學生在網上發帖要賣身救母;後有女大學生為救患病姐姐,曾想以身相許有錢人。「賣身救母」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了當今最流行的也最能體現「孝心」的行為方式。

女學生袁雪華的「賣身救母」讓人感慨萬千。在今年衛生部第一次召開的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衛生部部長高強在講話中提出,要控制公立醫院特需服務,建立醫療救助基金,不許見死不救,同時要求各地建立平價醫院或者平價病房。「不許見死不救」,這是高部長提出來的,現在看來竟然有人拿高部長的話當耳邊風了。只要你沒錢看病,就算是你死了都白死。如此的醫德,老百姓與醫生之間的關係能不緊張嗎?這起事件的另一面所體現的就是社會保障機制相當的不完善。政府往往會出臺相對應的政策,但是因沒有資金進入導致有政策等於什麼都沒有。

在提倡要建立平價醫院的今天,依然有人故我,為了一己私利不顧他人死活,這在二十年前是看不到的。像袁雪華這樣的女大學生,如果能夠解決母親和她包括弟弟的醫療及學習費用,能為此出賣人格出賣尊嚴嗎?2萬塊錢,對於真正有錢的人來說並不算什麼,可對於像袁雪華這樣家庭條件的人來說,簡直是「天價」。面對困境,在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時候,袁雪華要「出賣」自己以換取母親生命的延續,這已經很難再叫人感動,更多的是憤怒。這種憤怒是源自於靈魂深處的。針對地是冷漠的人性、現實的處境、殘酷的人生。再偉大的小說家都無法將此寫實。袁雪華的今天不正是明天的我們嗎?

連民政部門的證明都失效了,那些人只為追求所謂的經濟利益,為人民服務在他們看來猶如虛幻的烏托幫。袁雪華真的甘心為此而淪落一生嗎?袁雪華只是這個社會的一個縮影,還有更多的「袁雪華」正在面對同樣悲慘的現實,誰又能在意他們呢?女孩子要「賣身」,男孩子又要賣什麼呢?看似有新聞價值的熱點,不正是這個社會的難點嗎?

賣身救母不是新聞,看不起病也不是新聞。真正的問題在於,如何從中找到「病因」,如何讓類似「賣身救母」的悲劇不再上演。(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王人龍: 由找工作難想到的
王人龍:那230萬人還會成為祖國棟樑嗎
【網海拾貝】如果穿越回1989年,你會參加學運嗎?
謝田:歐盟為什麼要扯美國的後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