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男嬰4樓墜落 死而復生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四年前,一名一歲兩個月大的男童,從四樓跌落一樓遮陽棚,身受重傷,呼吸、心跳全無,下半身、右手癱瘓,卻展現超強生命力,不但死裡逃生,更擺脫重殘命運,被醫界喻為奇蹟。

幼兒脊髓神經受損 可能癒合

這名男嬰幸運痊癒,也驗證一項晚近的醫學新發現,被發表在最新一期小兒神經外科(Pediatric Neurosurgery )醫學期刊。台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李建璋指出,這顯示幼兒神經再生能力很強,即使脊髓神經受損,只要核磁共振影像沒有異常,仍有癒合希望。

李建璋表示,當時小男童因外傭照顧不慎,跌落窗外,墜落高度達十公尺,心跳、呼吸停止,醫護人員趕赴現場後,隨即做心臟按摩,但生命跡象依舊全無,一度被認定猝死。

男嬰心跳一度停止 搶救奏功

男童被火速送往台大後,急診醫師隨即展開急救,歷經三次電擊、注射一劑強心針後,瀕死的男童竟然張開眼睛、放聲大哭。墜樓男童心臟停止後起死回生,在醫學文獻前所未見。

不久後,男童又因腦部缺氧爆發癲癇大發作,送入加護病房搶救,全身插管。四天後,呼吸、心跳雖然恢復正常,下半身與右臂卻陷入癱瘓,醫師研判頸椎與右臂神經叢受創,可能終身殘廢,父母傷心欲絕。

所幸生命的奇蹟再度展現,在台大復健半年後,男童不但可以走路,右手也活動自如,神經傳導正常,顯示受損脊髓與臂神經已再生癒合。

李建璋說,幼兒脊椎骨較軟、有彈性,就算脊髓受損,脊椎有時並不會骨折,被稱為SCIWORA症候群,但像這樣奇蹟復原的個案,少之又少,這也是台大歷年來遇到的唯一一例。這名男童目前已經五歲大,在復健成功後,並未因舊疾復發而回台大治療。據記者側面了解,由於男童全家已經搬家、更換電話,因此也無法與之取得聯繫。

專家說法/防幼兒墜樓 高樓裝護網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儘管台大醫院全力救治,使墜樓的男童奇蹟似的「死裡逃生」,但大多數的墜樓意外都是以不幸收場,家長務必採取加裝護網等安全措施,以防止憾事發生。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說,墜樓一直是兒童十大意外死因第二位,僅次於交通事故,隨著高樓越來越多,近年來,兒童墜樓意外有增加趨勢。

她強調,家中若有六歲以下孩童,一定要隨時在大人的視線範圍。另外,千萬不要將幼兒獨自留在家中,即使只有短短幾分鐘都不行,因為有調查發現,就算有大人在家,兒童墜樓的機率還是不低。

林月琴表示,加裝鐵窗還是較有效的方式,但舊式鐵窗縫隙大,仍有危險,建議選擇縫隙較小的新式鐵窗。此外,鐵窗會隨時間鏽蝕,檢修保養也不可少,就曾有孩子攀爬鐵窗時,鐵窗斷裂,連人帶窗一起墜樓。

台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李建璋表示,幼兒墜樓悲劇時有所聞,死亡率極高,就算幸運存活,大多會終身殘廢。紐約市政府自七○年代起,建築法規就規定,家有十歲以下兒童、且住高樓層者,必須加裝窗戶護網,讓墜樓事件減少三十五%。

林月琴提醒,陽台旁千萬不要放置瓶子、架子等可以墊腳的雜物,以免幼兒攀爬。幼兒頭部佔了全身比例四分之一,只要頭伸出窗外或護欄,就很容易重心不穩,失足墜樓。

醫師說法/墜樓無大礙 當心有內傷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成人墜樓後,如果意識清醒、看似沒有大礙,可別以為是奇蹟發生,曾有人墜樓後,外表若無其事,卻延誤就醫,最後因嚴重出血不幸死亡,而三樓往往是攸關生死的分水嶺。

台北榮總急診部分析2001年到2004年間、三百八十六例墜樓傷患發現,從三樓(六公尺 )以上墜樓,就算外傷看似輕微,也別到小醫院就醫,應直接送醫學中心,因為內傷可能很嚴重,死亡率是十七%,相較於二樓的一%,為十七倍。

台北榮總急診外科醫師王鑑瀛表示,頭部有無受傷,是存活的重要關鍵,從二樓掉到一樓,只要未傷及頭部,就相對安全,不過若從三樓以上跌落,就算頭部幸運閃過,重力加速度帶來的強大能量,仍容易重創軀體,即使逃過一劫,也得觀察一段時間,以防傷勢變化。

王鑑瀛表示,三樓以上墜樓,多重創傷比率高達四十三%,諸如大血管破裂、內臟破裂,骨盆腔骨折引發後腹腔出血等,若不及時搶救,就會致命。

台北榮總急診外科主任黃睦舜表示,高空墜樓死亡率非常高,只有少數人能死裡逃生,幾年前有位精神病患因發病從十樓一躍而下,墜地後只受到擦傷,雖說中途有遮雨棚緩衝,但幸運的程度,仍讓醫護人員稱奇。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