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學唐詩(14A)

作者:朝暉
「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如果到哪裡都有美麗的春光陪伴,這樣的人生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元朱叔重春塘柳色 軸(國立故宮博物院
font print 人氣: 19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第十四課

一、桃灼灼,柳依依(《平水韻》上平五微)(選自《聲律啟蒙》)

寬對猛,是對非。
美對乘肥。
珊瑚對玳瑁,錦繡對珠璣。
灼灼,柳依依。
暗對紅稀。
窗前鶯並語,簾外燕雙飛。
漢致太平三劍,周臻大定戎衣。
吟成賞之詩,只愁墮;斟滿送春之酒,惟憾春歸。(下劃線字為入聲字)

二.注釋及說明:

1.寬對猛,是對非:寬,指對人寬厚;或者指對普通百姓的法律法規很寬容。|猛,本文指嚴厲或法規嚴苛。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年》:「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大意,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夠用寬厚的政策讓民眾信服。其次制訂若干嚴厲的法規也必不可少。就如烈火,民眾遇到都害怕,正因為害怕才很少死在其中。)」孔子認為為政者制訂法規要寬猛相濟[1]。唐初‧虞世南《賦得慎罰》詩:「政寬思濟猛,疑罪必從輕。」對仗例句:

門前便是紅塵地,林外無非赤日天。(唐‧白居易《池上逐涼(其二)》)

塵慮縈心來勢猛,詩書立志覺天寬。 (朝暉 原創)

2.服美對乘肥:服美,(穿著)服裝華美。|乘肥,乘肥馬(健馬)。「乘」本文當動詞讀平聲「層」。當名詞時讀「秤(去聲)」[2]。

三輔官高朝服美,五陵年少逐乘肥。 (朝暉 原創)

3.珊瑚對玳瑁,錦繡對珠璣:錦繡,①花紋色彩精美鮮豔的絲織品。②比喻文章詩詞的優美。|玳瑁,①海龜的一種,甲殼彩色,可做裝飾品。②指玳瑁的甲殼。|珠璣:①珠寶、珠玉。②比喻優美的詩文及繪畫作品。③比喻類似珠玉的物品。

徐陵筆硯珊瑚架,趙勝賓朋玳瑁簪。(唐末‧羅隱《詠史》)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唐末‧羅隱《七夕》)

4.桃灼灼,柳依依:灼灼,明亮、鮮明貌。|依依,輕柔披拂貌。

幾處青山桃灼灼,一江碧岸柳依依。 (朝暉 原創)

5.綠暗對紅稀:「綠暗紅稀」也可以合用形成詞組,形容暮春時綠蔭幽暗、紅花凋謝的景象。「紅稀」指紅花稀疏或凋謝。

綠暗村中樹,紅稀野外花。 (朝暉 原創)

6.並語:常用來形容兩隻及以上的鳥類在一處的鳴叫聲、和鳴聲。古詩文常用詞組。「並語」還可以與「相窺、雙棲」等詞組對仗。「窗前鶯並語,簾外燕雙飛」大意:窗前黃鶯兩兩和鳴,簾外燕子比翼雙飛。

7.漢致太平三尺劍:(大意)漢高祖得天下,先是手持三尺劍起兵。典故出自《史記‧高祖本紀》:「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

8.周臻大定一戎衣:周,周朝。|臻(音真),達到、達成。|大定:取得天下並使之安定。|一戎衣:(身披)一襲戰衣。出自《禮記‧中庸》:「武王纘大王(亶dan3父)、王季、文王之緒(未竟之事業),壹戎衣而有天下。」其中「纘」音轉,上聲;繼承。

本句大意:周武王以一襲戰衣兵征天下得王位。

9.月墮、春歸:月墮,指月亮西沉(月落)。|春歸,本文指春去、春盡。「春歸」還可以指「春天來臨、春天回來了」具體要看上下文的意思。「墮」讀音「徒果切,妥,上聲。」參考《康熙字典》《佩文韻府》《平水韻》。

本聯句大意:吟成賞月的詩篇,只愁那月兒已經西沉。斟滿送春的美酒,可惜春光即將離去。

二、六首押「五微」韻的古代經典近體詩

1. 江(其二) 唐‧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江頭盡醉歸。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相違。

背景故事:公元757年春,「安史之亂」爆發的第三年,當時杜甫在朝中擔任左拾遺(八品)。杜甫的好友房琯被罷相,杜甫因上疏替房琯說話,觸怒了唐肅宗,自此不被重用。公元758年六月,杜甫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3]。本詩創作於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春天。

「曲江」也稱「曲江池」,在長安城的城南,那是一處遊賞勝地,那裡河水水流曲折故稱。

注釋:①朝回:上朝回來。「朝」讀音「潮」。②典春衣:典當春天的衣服(換酒錢)。典當了春季的衣服,說明冬衣早就典當出去了。③尋常:經常、平常。④行處:隨處、到處。⑤蛺蝶(音俠跌,入聲):蝴蝶。⑥深深:形容花叢深處。⑦款款:本詩指徐緩而姿態優美。這是古詩文中常見的形容詞,詳細用法請見附註[4]⑧傳語:傳話、轉達。⑨風光:本詩指美麗的景色、春光。⑩流轉:運轉、遷移。第七句大意,傳話給美麗的春光,請她跟我一起飄泊;或者說,今後我不管去哪裡,都有美麗的景色陪伴。⑾相違:本詩指分開、分離。

全詩大意:上朝回來經常去典當春天的衣服,每天都在江邊的酒館喝酒,到盡興了才回去。欠酒債的事情經常都能遇上,可是人活到七十歲自古以來都很稀少。看見蝴蝶在花叢中穿梭飛過,蜻蜓在水面上款款而飛。請告訴春光好嗎,我想帶著她一起漂泊(言外之意,到哪裡都有美景伴隨)。哪怕只是暫時的相互欣賞也不要分離。

對仗講解:本詩頷聯「尋常」與「七十」相對,這種對仗技巧稱為「借對」。因為古代一尋等於八尺(長度),兩尋等於一常(一丈六尺)。「尋常」除了跟數詞、量詞相對之外,它本身的意思是經常、平常;因此還可以與其它詞組對仗。例如,南宋‧陸游《園中小飲》:「寧教酒欠尋常債,恥就人求本分官。」元‧張仲深《酬單孟年韻》:「西齋有酒尋常醉,東閤需賢次第招。」元末明初‧李穡《有感》:「閒知芳草尋常有,靜愛浮雲自在行。」

詩評: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其實,用什麼樣的心態去對待所謂的「不如意」才是關鍵。杜甫通過觀賞春天的美景,與春光做了個約定;「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如果到哪裡都有美麗的春光陪伴,那這樣的人生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古人詩評:北宋‧葉夢得《石林詩話》:詩語固忌用巧太過,然緣情體物,自有天然工妙,雖巧而不見刻削之痕。……至「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深深」字若無「穿」字,「款款」字若無「點」字,皆無以見其精微如此。然讀之渾然,全似未嘗用力,此所以不礙其氣格超勝。

(杜牧《九日齊山登高》)詩評曰:感慨蒼茫,小杜最佳之作。
清張若澄哈納紅葉 軸(國立故宮博物院

2. 九齊山登高 唐‧杜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花須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用登臨嘆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淚沾衣。

創作背景:這首詩創作於唐武宗會昌五年,公元845年黃曆9月9日(重陽節)。當時杜牧是池州刺史[5],治所在今安徽省池州市,齊山在池州城南,地處長江南岸。

注釋:①江涵:長江上空及四周。「涵」是指包含、包容。②與客:「客」是指杜牧好友詩人張祜,字承吉,河南南陽人。《全唐詩》編詩二卷。③翠微:指接近山頂長滿綠樹的山坡上。④滿頭歸:古人的習俗,重陽節那天,登高採菊花或茱萸枝遍插頭上,認為可以辟邪。⑤酩酊(音茗頂,兩上聲):大醉貌。⑥登臨:指登山或臨水。⑦牛山:牛山悲(牛山嘆、牛山淚)。比喻一個人貪心不足,得隴望蜀。出自《晏子春秋‧卷一》有關齊景公的故事[6]。唐‧李白《古風(其二十三)》:「景公一何愚!牛山淚相續。物苦不知足,得隴又望蜀。」「牛山」在今山東省淄博市。

讀音說明:「只」的讀音,作數量詞(如一隻、幾隻)時,讀「質,入聲」。其它詞意均讀「紙,上聲。」

本詩大意:重陽日秋雁從江上飛過,雁影倒映在水中。我與好友攜帶酒壺登齊山遊覽。紅塵濁世,很難遇上值得開懷大笑的事情,因此山上的野菊花還是多採一些插在頭上(辟邪)。重陽節這一天應該盡興喝酒,不用登上山頂去感嘆落日的餘暉。從古到今也就那麼回事,何必像齊景公那樣在牛山感慨流淚呢?(言外之意,當上了國君,享受一世榮華,到晚年了還得隴望蜀,想長生不老。)

古人詩評:①金末‧元好問《唐詩鼓吹箋注》:起句極妙。江涵秋影,俯有所思也;新雁初飛,仰有所見也。此七字中,已具無限神理,無限感慨。②清‧高步瀛《唐宋詩舉要》:吳曰:感慨蒼茫,小杜最佳之作。

三、附注:

1. 《左傳‧昭公二十年》:仲尼曰:「善哉!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譯文:孔子說:「好啊!有些法規太寬厚民眾就會產生怠慢心理,民眾怠慢了就要用嚴厲的法規來糾正。而某項法規太嚴厲民眾可能就受傷害,民眾受傷害了就要調整成寬厚的法規。用寬容來調和嚴厲;用嚴厲來補充寬容,政治因此而清和。

2. 「乘」當動詞時古音讀「繩」《康熙字典‧乘》:「《唐韻》食陵切《集韻》《韻會》神陵切,音繩。(蒸韻)《廣韻》駕也,登也。《易‧乾卦》時乘六龍以御天。」當名詞時讀「剩」,「又《廣韻》《韻會》實證切《集韻》石證切,音剩。(徑韻)車也。《詩‧小雅》元戎十乘,以先啟行。」因同韻部有與現今普通話發音相同的字,所以採用普通話的發音。

3. 《舊唐書‧杜甫傳》:「房琯布衣時與甫善,時琯為宰相,請自帥師討賊,帝許之。其年十月(公元756年),琯兵敗於陳濤斜。明年春,琯罷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罷免。肅宗怒,貶琯為刺史,出甫為華州司功參軍。」

4. 款款:①形容花、鳥、美女的動作徐緩而優美。元末明初‧梵琦:「款款好風搖菡萏,依依流水帶鴛鴦。(這是形容荷花)」明‧歐主遇:「柳藏蟬唱依依聽,江浴鷗群款款親。(這是形容鷗鳥)」明‧鄒賽真:「群從雍雍迎客邸,諸姬款款話燈前。(這是形容美女)」②比喻情真意切。宋‧洪朋:「得朋方款款,取別太匆匆。」明‧李宜茂:「深喜主人情款款,最憐遊子去遲遲。」③和樂貌:北宋‧秦觀:「輕輕篆鼎凝香細,款款方壺轉漏遲。」清‧弘曆(乾隆):「綴架垂垂好,堆盤款款融。」

5. 刺史介紹:唐朝的刺史分為上州、中州、下州,最低的下州刺史也是正四品下。《舊唐書‧職官三》:「上州,戶滿四萬以上為上州。刺史一員,從三品。」「戶滿二萬戶已上,為中州。刺史一員,正四品上。」「下州:戶不滿二萬,為下州也。刺史一員,正四品下。」「刺史掌清肅邦畿,考核官吏,宣布德化,撫和齊人,勸課農桑,敦敷五教……」

6. 《晏子春秋‧卷一‧內篇‧篇十七》:景公遊於牛山,北臨其國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據皆從而泣。晏子獨笑於旁,公刷涕而顧晏子曰:「寡人今日遊悲,孔與據皆從寡人而涕泣,子之獨笑,何也?」晏子對曰:「使賢者常守之,則太公、桓公將常守之矣;使勇者常守之,則莊公、靈公將常守之矣。數君者將守之,則吾君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迭處之,迭去之,至於君也,而獨為之流涕,是不仁也。不仁之君見一,諂諛之臣見二,此臣之所以獨竊笑也。」

譯文:齊景公晚年在牛山上遊玩,向北俯瞰他的國都,流淚說:「為什麼我終究要哀傷地離開國都老死呢?」艾孔、梁丘據都跟著景公一起哭。惟獨晏子在一旁發笑。景公拭淚,對晏子說:「我今天遊玩,忽發悲傷,艾孔與梁丘據都跟著我一起哭,你卻獨自發笑,為什麼?」晏子回答說:「假使賢人能長存,那麼齊太公、齊桓公能長存;假使勇者能長存,那麼齊莊公、齊靈公能長存。幾位君王若能長存,那君王您怎麼能得到現在的位置而成為國君呢?因為他們依次為君,又依次老去,才輪到君王您。只有您為即將老去而流淚,這就是不仁德(貪心不足,得隴望蜀)。我看到了一個不仁德的君王,又看到了兩個讒佞的臣子,這是我獨自發笑的原因。」@

點閱【跟我學唐詩】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歲暮紛多思,天涯渺未歸」,此詩是白居易對自己前半生經歷的反思;那種徹悟後的淡泊名利,反躬自省的心態。人生的歷程,在學習和經歷中成長,通過讀聖賢書,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處世理念,以期做得更正更好。
  • 以暮春為題材的詩古來有很多人寫,如何切入是關鍵。楊花為什麼能獨得東風意呢?因為它身輕啊!它沒有那麼多執著和負擔,沒有那麼多牽掛;所以春風(東風)就能帶著它們飛呀飛,它們如雪花飛舞,向著晴空向著陽光飛行,再也不回來了。
  • 隱居獨修之人,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寂寞」,如果不能克服並去掉它,就無法隱居,也達不到修煉的效果。所以我們來看一看,王維是如何排遣這種「寂寞」之情。當「寂寞」難耐之時,就走出房間,「蒼茫對落暉」。雖然是「人訪蓽門稀」,但作者卻認為自己有松、鶴為鄰(鶴巢松樹遍)。
  • 「借問欲棲珠樹鶴,何年卻向帝城飛。」其中的「(仙)鶴」借指賀知章。言外之意是說,您將來在仙界中自在逍遙,什麼時候能飛回來紅塵探望我們啊?因為宴會有皇帝在場,賀知章又是四朝元老的前輩,所以李白這首詩用詞用典都恰到好處。
  • 五月薰風送暖,現代母親節康乃馨當令,回想古代中國的兒女們送什麼花給母親忘憂呢?親子深情是歲月摧殘不了的至性,常在人心,光耀詩心。一起來看古代詩人孟郊和王冕獻給母親的詩。
  • 宋‧陸游《楚城》:「江上荒城猿鳥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間事,只有灘聲似舊時。」古代名家的作品能跨越時空,讓我們感受到中華歷史的厚重與滄桑。「一千五百年間事」,物亦非,人亦非,「只有灘聲似舊時」。
  • 「鄭公樗散鬢成絲」其實是一句反語;杜甫在之前寫給鄭虔的詩中曾說:「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這樣有才學的人,卻被貶官到台州擔任司戶參軍。杜甫擔任的左拾遺也是從八品,所以才會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這首詩替鄭虔及自己鳴不平。「萬里傷心」與「百年垂死」,表面說的是鄭虔,這何嘗不是杜甫自身的寫照呢?
  • 閱讀古典近體詩,常可看到「得句」這個詞,「得句」是一種創作狀態,也就是創作時,在潛意識(下意識)中腦海裡閃現出一句詩(或幾句詩),可根據所得到的句子馬上創作一首詩或幾首詩,或記錄下來放入詩囊中。如謝縉「濡豪還自適,得句共誰論。」大意是「揮毫作畫自得其樂,得到的好詩句又有誰能夠分享呢?」
  • 古代詩人常借月光來表達對親友的思念。李白的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亦然。「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因為月亮的清輝是兩地共有的,所以這裡作者要贈送的是思念之情;因為相隔兩地,不能將這濃濃的思念親手送給你,那我們還是期待在夢中相見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