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大學校長建議系所評鑑暫緩 教部:宜邊做邊修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中縣二十三日電)剛成立的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要先評鑑教育、體育、藝術類系所,國立大學校院協會在大學校長會議中以指標不清楚而建議待指標明確後再做,教育部回應表示要邊做做修,年底才能爭取後續資源。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表示,已將原定十項指標整併簡化成五項,大學校長的意見,可再據以修正。

高教評鑑中心執行長吳清山說,中心積極規劃系所評鑑,經過三次工作會議,兩次公聽會,評鑑實施計劃有修訂最新版,評鑑指標經簡併為五項,包括教育目標與特色、課程設計與教學、學生學習與學生服務、研究或專業表現、畢業生的表現,今天大學校長會議的意見,中心會再彙整後據以修正。

教育部政務次長呂木琳說,幾年前他參加一項國際會議,澳洲雪梨大學校長坐在他身邊,告訴他大學要自己發展大學評鑑,否則等到社會力量介入較多時,大學將不容易自主辦理評鑑,台灣的大學評鑑也不能再等了。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陳德華表示,高教評鑑中心成立後,社會期待很高,若成立一年後還在規劃,年底爭取後續資源將難獲支持,立法院也期待很高,這次系所評鑑已做相當長時規劃,台灣推動大學評鑑已經沒太多時間好等待,大學校長的意見可提供給評鑑中心參考。

評鑑是今天大學校長會議討論的重點,針對系所評鑑,校長都贊成,但對評鑑目的或只是認可、認證、為資源分配,應有不同關注重點和評鑑方式,因此建議要有核心指標,指標不可太多,否則會導引學校辦學失去特色,學門分類也要明確,不可由設科完備的大學教授評鑑資源不足但可能進步良多的大學,否則會變成外行評鑑內行。

屏東科大校長周昌弘、中國醫藥大學黃榮村、義守大學傅勝利等都認為,評鑑結果要能改革進步,否則評鑑沒有用,教育部應該要有鼓勵措施,從正面提升辦學績效,否則徒然浪費人力經費。

陽明大學校長吳妍華指評鑑的學門分類還不清楚,質疑怎麼進行評鑑?例如認知神經科學與生物科技,生命科學與分子醫學,許多跨領域的學門要如何分類?如何找召集人?都難免困擾,要避免外行評鑑內行。

針對教師評鑑,會中討論都認為該做,而且已經有很多學校在做,但對教師評鑑結果是否要與教師解聘淘汰相掛鉤?校長們則認為應先把評鑑本身設計好,重點就在質與量的分際,包括如何做、如何分配,若績效不好,懲罰比較困難,鼓勵比較容易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