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普通居民想瞭解華裔居民甚麼特點﹖

人氣 3
標籤: ,

【大紀元3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世桑新澤西報導)2月27日星期一晚上,在新州北部城鎮Livingston的社區/老年活動中心活動室,鎮上具有悠久歷史的社區團體之一—歷史學會(Historical Society)邀請吳啟政(Chi-Cheng Wu)和謝秋(Rebecca Wu)夫婦,利用大家每月一次的聯誼機會,做有關中國文化以及傳統介紹的講座。大家因為參觀鎮上華裔文化日(LCCD)展覽桌前的相識而結緣。與會的近50位聽眾有的是來自學會會員,也有的是從地區報刊的資訊欄聞訊趕來,大家說因為鎮上日益增加的華裔居民現狀,而讓他們認為有必要藉此機會瞭解一些中華文化及其傳統特點,以便根據自己瞭解到的片言隻語或者身邊看到的現象,從講員那裏求得一些答案。

學會負責人Finch女士(左一)和Shumsky女士(右一)同吳先生夫婦合影留念。


  有華裔立石教會長老講道經驗也是化學博士的吳先生,向大家展示中文對聯,分發中文日曆,贈送利是糖幣,介紹農曆12生俏故事,還介紹了迎接中國新年一天裡的習俗等,很多內容讓已經是花甲銀髮的西人聽眾從中引發出各種深思。例如,那個貼在門前為了驅「年」趕「鬼」以求得來年平安而製作的「過年」用品—紅色的中國對聯,竟然同歷史經典<聖經>裡提到的從前人們為保障平安而為的「逾越節」習俗—-在門框上塗抹鮮血,看上去有類似的象徵意義﹔一些中國字的象形意義,給人們帶來聯想<聖經>故事感嘆,例如「義」字由「羊」領頭加上「我」字,帶出奉獻犧牲故事﹔「船」字來自「木舟」加上「八口人」,引出諾亞方舟的聯想,等等。一些有學問的聽眾,還在講座結束之後的繼續交談中討論更多的話題,例如他們對猶太文與中文之閱讀習慣有一些相似之處感到吃驚﹕由上到下看句「點頭稱是」,從左至右翻頁「搖頭說不」,認為這實在是再有趣不過和值得探索之事。

  在談到鎮上華裔居民的現狀,如因為學區有很好的教學體系和教育傳統,從而吸引很多華裔居民遠道遷入,目前已經超過2000多人口,等等,。聽眾們話題眾多,爭先恐後,不停地向吳先生諮詢答疑,大家在共同探討,互相補充和完善理解之基礎上,逐步明白了很多問題。例如其中對於華裔參與和投入社區事務不多這個問題,大家分析主要原因之一是語言障礙,沒法像印度裔或者菲律賓裔居民那樣自如地同社區交流﹔中國人生性好靜的特點﹔不瞭解社區歷史以及入鄉習俗﹔以及關門在家投入太多時間在子女教育上,等等。

  另外,人們還明白了中國人家庭重視教育的根本,如因為自古以來「學而優則仕」的傳統之影響,來到美國後依然如故。當大家知道吳先生的子女都是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的畢業生時,一致稱道華裔家庭之責任心強,尊老愛幼和尊師愛教等優良傳統。同時大家也明白了華裔在美國數學和科學方面很有成就的原因,即因為語言的問題以及從小長在特殊的教育環境,留學生赴美選學自然科技多一些,儘管這樣,他們的下一代不僅大多數學有所成,而且選擇社科的也不少,這個鼓勵下一代上進的現象,同從前歐洲移民前輩傳到後代人身上的傳統是一致的。只是當今科技年代的變化,目前中西社會有些青少年正在向相反方向發展,大家對這樣的趨勢感到擔憂,如家庭觀念淡漠,孩子管教無章法,社會責任感不夠等。

  還要其它問題,如大家稱道目前華裔商家的發展,餐館和超市就在居住城鎮附近,不像從前人們要去中國城才能享受和買到東西﹔大家還稱道華裔食物方面的營養習慣,太極拳和醫療針灸的奇妙,繪畫和書法藝術蓋章簽名的意義,衣物,裝飾和玉石,中文學習與電腦結合帶來的方便等﹔也有的人還對中國大陸每個家庭「一胎化」國策,學校班級學生人數眾多能否保障培養人才等表示出擔心。

  參加活動的聽眾由於時間的限制,這才在大家依依不捨和意猶未竟的遺憾之中結束。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旅客來台否有變數  觀光局不揣測
中開放赴台辦法時程生變  台陸委會:願協助
3月10日紐約【社區看板】
德克薩斯州沙漠社區吸引孤獨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