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妝保養品通路多元化 市場持續拓展

人氣 18
標籤:

【大紀元3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二十日電)台灣彩妝保養品市場雖以百貨通路為主體,近來在外商行銷手法多元化下,直營連鎖門市、藥局、藥妝通路及電視購物頻道等實體虛擬通路都積拓展中,使得台灣彩妝保養品市場持續成長。

彩妝保養品業界估計台灣彩妝保養品市場1年約新台幣600多億元,並以百貨通路為主體;不過台灣市場不只品牌多元化,連品牌定位與通路結構也日益多元化,包含:直營連鎖門市、藥局、藥妝等實體通路,以及電視購物頻道的虛擬通路,皆同步發展中。

以直營連鎖門市為例,除有早期港商sasa來台開設品牌多元的彩妝保養品連鎖門市,近年來韓商更是大舉進駐台灣市場,挾帶韓國影星的人氣,不斷在台灣推出彩妝保養品牌,例如:the face及屈臣氏引進的Missha。

兩者不僅在進駐台灣的時間點上有前後期之分,市場定位與拓展路線亦有所不同;港商sasa完全是通路商的角色,不斷因應台灣市場變化,導入全球各地的品牌商品,近來則走向歐洲風格,集團旗下多達400多個品牌、700多名美容顧問強化軟硬體服務,加上價位也多元化,得以配合各店所屬商圈需求操作經營;韓商則是單一品牌門市,但因本身即是製造商,走的是平價路線,與sasa之間,無形中互惠、做大百貨之外通路商機,又有區隔性。

另如藥妝及藥局通路,藥妝方面或以統一集團動輒近200家的康是美為大宗通路,並融入藥局作法,在店內進駐藥師;若細究藥妝店與藥局的差異,則後者必須每一店皆有藥師進駐,其次,業者指出,藥局的保養品牌將肌膚視為器官,以解決皮膚問題、找回健康為定位,而不是以美容及品牌價值為優先。

儘管藥局與藥妝通路之間有所區隔,前三大藥妝品牌薇姿VICHY、雅漾AVENE及妮傲絲翠NeoStrata則橫跨這兩類通路;居藥局通路之首的薇姿VICHY並已統計指出,光是藥局通路的臉部保養品市場規模,已經達20億元,尚不包含藥妝店。

而藥妝店拓展的商品類別更廣、更積極,近期業者婕若琳就統計出非主流商品的美體霜市場規模已達2億元,再以業者本身為例,儘管未找代言人行銷,1年亦有2000到3000萬元營業額;顯示藥妝通路的彩妝保養品因與藥局一樣獲得醫學專業背景加持,較易取得民眾信賴,因而讓這類市場不斷擴大中。

虛擬通路方面,近來電視購物頻道不斷增加,根據東森購物頻道對業界調查得知,不含網路虛擬市場,光是電視購物頻道,1年仍有13億元的彩妝保養品市場規模,其中彩妝占比僅19%,保養品達75%,其他為身體護理及香水各3%。

綜合以上各類通路市場正被積極開發顯示,儘管百貨通路占有絕大優勢,不過市場多元化下,其他相對弱勢的通路反而有成長空間,這類通路的拓展,讓台灣彩妝保養品市場持續成長。

相關新聞
韓系中價彩妝品牌  在台展店擴大營業
醫學美容保養與藥局合作 成功拓展市場
遊客消費成經濟支柱 日本「觀光立國」見效
中國房企遠洋集團遭清盤呈請 股價跌10%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