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波:高爾基--斯大林集中營裡最尊貴的囚徒(八)

劉曉波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3月22日訊】二、被特殊款待的尊貴人物

開始,大作家的臉面還讓他半遮半掩,只是答應回來看看,並囑咐千萬不要「引人矚目」:不要儀式,不要車隊,不要人群。但在5月27日,當「柏林-莫斯科」的列車剛剛駛入蘇德邊境的涅格列諾站時,拱形的蘇聯國門旁,已經有邊防軍人在列隊歡迎高爾基了。晚上10點,小站上舉行了群眾歡迎集會,前往迎接大作家的有白俄羅斯代表團和以蘇共高官斯捷潘諾夫為首的莫斯科代表團,真是盛情難卻,高爾基不得不致答謝詞。

接著,列車到達明斯克,深夜的車站和相鄰的大街,還是擠滿了激動的人群,高爾基不得不再次發表演說。

5月28日,列車駛入莫斯科白俄羅斯站,早已等在站台上的儀仗隊開始奏樂,前往迎接的黨和國家的領導人有:布哈林、伏羅希洛夫、奧爾忠尼啟則、盧那察爾斯基等人,還有作家、學者、藝術活動家和工廠的代表團。

可以說,高爾基從踏入國門的第一步,就邁進了斯大林精心設計的陷阱,之後的行程必然是越陷越深的過程,直到大作家完全被大暴君所吞沒。

自高爾基回國後,蘇共中央和最高蘇維埃就不斷地給予大作家以種種崇高的榮譽,讓他被無處不在的持續肉麻的恭維和難以想像的特權優惠所包圍。

(一)物質優惠

上世紀30年代,斯大林曾建立起一套這種秘密的制度行賄,用於收買黨內高官和社會名流著名。高爾基回國時,斯大林式行賄還沒有作為一種秘密制度建立起來,新權貴們還多少保持一些列寧時代的傳統——不尚奢侈和享受,甚至在20年末期,蘇共高官的家人外出時,也都要乘坐公共汽車,就連斯大林的妻子娜佳.阿利盧耶娃也不例外。她在布哈林任校長的工大學習時,每次去學校和回家都乘公交車。甚至有時,她還會陷於無錢開支的窘境。比如,她在1929年9月17日給斯大林的信中說:「約瑟夫,如果可能,寄50盧布來,工大要10月15日才發錢,我已身無分文。」

但斯大林對肯於回國的高爾基卻是例外,可以說,高爾基成為斯大林下大本錢收買的第一人,也是制度行賄的最早試驗品。斯大林在動員全黨全國向高爾基獻媚的同時,也給了高爾基以巨大的物質利益。

高爾基在1928年5月回國後,斯大林馬上親自出來,對大作家的生活起居關懷備至。他把高爾基安排在曾經屬於一位百萬富翁的豪宅裡,離克里姆林宮很近,便於領袖隨時來訪。除此之外,他還指示為高爾基另建了兩座豪華別墅,一座在高爾基的家鄉克里米亞,一座在莫斯科近郊。高爾基一家的全部生活供給與政治局委員們一樣,由內務部的專門機關負責保障,配有花工、廚師、醫生和警衛。

按照斯大林命令,內務部頭子雅戈達必須迅速瞭解並滿足高爾基的任何願望。高爾基喜歡花草,他的別墅周圍就栽滿他所喜愛的、專門從國外引進的花草;他喜歡吸煙,就專門從埃及訂購高級煙;在對出版物實行嚴格管制的體制下,高爾基卻可以得到想要的任何一本書籍,不論該書出自哪個國家。

斯大林也答應高爾基每年出國的要求,去意大利過秋天和冬天。而且,為了方便高爾基前往克里米亞別墅和出國訪問,斯大林命令鐵路部門專門準備了一節經過改裝的特殊車廂,隨時恭候大作家的出行。從1929年到1933年,高爾基每年都去意大利,斯大林特派兩名蘇聯醫生隨行。兩名醫生負有雙重使命,既負責途中護理,更負責一路監控。

高爾基生性節儉,曾多次拒絕享用這些特權和奢侈品,可斯大林的回答是:「全國只有一個高爾基」。

在斯大林體制下,對高爾基的特權優惠還蔭及家人。他的兒子馬克西姆被稱為「蘇維埃王子」,特權使這個「王子」很快墮落為紈褲子弟。他在莫斯科有成千的追隨者,每晚沉溺於酒吧中,動則一個晚上就花掉上千盧布。在出入境管制森嚴的蘇俄,他卻可以像父親一樣,享受隨便出國的特權;他喜歡競賽就有自行車、摩托車和汽車;他迷戀飛行,就有巨型8引擎的「馬克西姆‧高爾基」號專機,這是蘇聯製造的第一架高科技的最大型飛機,配有印刷、高頻電台、隨機電話等先進設備。可惜,這個「王子」還沒來得及享受「新玩具」,就突然染上肺炎,在1934年5月神秘地死去。而據說,「王子」之死是斯大林陷害高爾基的整個陰謀的一部分。

要知道,高爾基及其家人的這一切享受,可是在20世紀30年代的蘇聯,集體化造成的大饑荒餓死了500萬人,幾十萬失去父母的兒童流離失所、沿街乞討。

也許,斯大林正是從收買高爾基的經驗嘗到了甜頭。所以,為了收買更多的效忠者以鞏固自己的權力,從30年代初開始,斯大林建立起一套惠及整個官僚體系及其御用精英的秘密賄賂制度。這套制度按照從政治局委員到集體農莊主席的特權等級制序列(政治局成員、中央書記、中央委員、人民委員後改稱部長、總局首長等等),每一級都有相應的特惠福利:1,黃金地段的高級住房和免費佔用別墅;2,專機、專列、專用遊船和專用獵場、專用高級轎車和專職司機(官員家族也可享受,甚至一人有幾輛供選擇),高級官僚們的子女上學和外出,都要坐著專車並由警衛全程護送。3,特釀的「首都牌」伏特加(發明於二戰時期嚴重缺糧的1944年)和免費早餐與午餐,假日的休閒和狩獵的所有開銷(路費、補助、醫療費、設備、特設的休假區和獵場的維護費用);4,可以出入特供商店,在那裡,不用排隊就能購買緊缺商品和進口奢侈品(僅在莫斯科就有數百家這樣的商店),以及其他一些形形色色的特殊供應。

原來的皇宮和貴族毫宅,在列寧時代曾被慷慨地送給了勞動人民,但在人民被新政權馴服之後,自然要收歸共產權貴們佔有。斯大林得到了沙皇最喜歡利瓦季宮,斯大林的母親也在家鄉住進了當年沙皇的母親住過的宮殿——格魯吉亞總督府,莫洛托夫休假的別墅是沃龍佐夫伯爵的毫宅。

沙俄時代遺留下的豪宅不夠分配,斯大林就下令在莫斯科河畔為高級幹部建造了豪華住宅——「濱河大樓」。七居室的大套房,僅陽檯面積就70平米。同時,在莫斯科郊區也劃出數片土地,為新權貴們建造度假休閒的政府別墅,每棟別墅都配備專職的警衛、花草匠、女傭、廚師和醫務人員,一座別墅的官派服務人員至少50名。當然,這些服務人員還負有監控的使命。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斯大林為高官們提供這類特供住房中佈滿了陰謀和恐怖,不僅每個房間的雙層夾牆都安裝了竊聽器,而且還有一條從莫斯科河河底穿過的地下通道,克格勃人員可以避開大樓警衛而直接進入所有高官的房間。那些為高官服務的人員也都是克格勃的僱員,肩負著刺探情報的告密者任務,高官們對「當家的」的態度及其風流韻事,全都通過這些「服務員」而記在克格勃的卷宗裡,呈送到斯大林的辦公桌上。比如,政治局候補委員魯祖塔克強姦過一位黨員幹部的十五歲女兒,一些高官在訪問巴黎時用公款嫖娼,中央執委會書記兼外交人民委員卡拉漢與芭蕾舞女演員的尋歡作樂……都要送到斯大林的手中。

克里姆林宮是最高權力的象徵,斯大林把其中的一些房間分送給最值得利用的人,作為對下屬忠實的獎賞和受到寵幸的標誌。每個被斯大林請進克里姆林宮的人,也都能得到即將升入更高職位的許諾。極具諷刺意味的是,能夠受到斯大林的恩寵而搬進克林姆林宮的高官經常變化,今天被請進來,明天就可能被趕出去。雖然,被斯大林請進克里姆林宮住的人,個個受寵若驚,更加賣力地為主子清洗異己,但這樣的寵幸往往是下地獄的前奏,一旦「當家的」要過河拆橋、殺人滅口,他都是先製造假相迷惑獵物,讓獵物在寵幸有加的飄飄然中,毫無準備地死於偽裝得天衣無縫的陷阱。具體負責大清洗的兩任克格勃的頭子雅戈達和葉若夫,都曾被斯大林請進克里姆林宮居住,也都先後被趕出去並被槍斃。

以上數種特惠利益還是實物和榮譽的方式,斯大林建立的最大制度性行賄是貨幣獎勵,一種被稱為「斯大林錢袋」(裝在信封中的盧布)的附加工資,每月都有。這種給高中級官僚的額外金錢,根據職務的高低和受重用的程度,從幾百到幾萬不等。蘇聯女作家莉季婭 ‧沙圖諾夫斯卡婭,在其所著《克林姆林宮內幕》一書中特別提到「紅包」問題。她解釋說,因為不便於無限制地提高幹部的工資,於是當局想出了發「紅包」這樣一個「巧妙」的辦法。所謂「紅包」,就是一個封好的裝錢信封,這裡頭裝了多少工資之外的錢,按什麼秘密名單分發,出自哪一項基金,不要所普通老百姓完全不知,就是那些領「錢袋」的人無從知道。莫洛托夫在1976年8月18日接受採訪時,也證實了這種金錢行賄制度確實存在,而且指出這一制度是由斯大林親自提議實行的,也就是「用封口的小包給黨內和軍內領導幹部送一大筆錢」。

有研究斯大林時代的專家計算過,扣除通貨膨脹及幣制因素,部級官員每月的附加工資是2000新盧布左右,相當於當時的3500美元。而在斯大林向官僚們大肆行賄的時代,蘇聯的人均產值只有700美元。對比之下,戈爾巴喬夫時代的人均產值為6800美元,比率為10:1;而斯大林時代的部級官員所得到的豐厚收入,卻要高出戈氏時代的總統工資的二倍以上。如此奢侈的「斯大林錢袋」,當然要完全黑箱作業,領取者必須嚴守秘密,走漏信息要遭到嚴厲處罰。

--原載:《議報》(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劉曉波:誰能寬恕不可寬恕之罪?
劉曉波:高爾基--斯大林集中營裡最尊貴的囚徒(七)
劉曉波:八九運動中的李大同和盧躍剛
劉曉波:多面的中共獨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