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繞著台灣與地球跑 台灣路竹會獲醫療奉獻獎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旭昇台北縣二十四日電)「付出是不求回報的,當解決病患疾病,即使給我們一個微笑,都讓我們安慰與歡欣。」在國內原住民部落與國外第三世界國家提供義診與緊急人道救援的台灣路竹會,獲得今年醫療奉獻獎團體獎,創會會長劉啟群表示,希望可以拋磚引玉,讓社會更充滿關懷的愛。

劉啟群認為,醫療奉獻獎的肯定不是一種榮耀,而是責任艱鉅的開始。「其實,十年來路竹會默默的提供醫療服務,收穫更多的是團體的自我成長。」二十五日將代表領獎的他認為,「這項肯定是五千八百多人次的志工,共同的榮耀,那怕你只是參加過一次路竹會的義診。」

路竹會的義診始於一九九五年的十二月十七日,劉啟群號召一批有志於服務的醫護人員與義工,前往新竹尖石鄉的新光、鎮西堡部落義診。隨後,每個月固定巡迴在台灣山地部落,提供醫療服務。

參與第一次義診的義工唐榮麗回憶,交通越是艱困的地區,劉啟群越是要堅持前往。「因為,那就代表當地醫療的不足與需求。」這樣的精神,在當年九二一地震的災區,以及敏督利颱風等災後救援,發揮得淋漓盡致。

十年來,路竹會不但在台灣山地部落走透透,從馬其頓戰爭後走出國際,在非洲、中南美洲、印度與西藏等第三國人道醫療,與海嘯、地震、戰爭的緊急救援,沒有缺席的路竹會,繞著地球跑,希望走遍世界貧病的角落。

今年三月,路竹會回到十年前的新光部落義診,巧遇當年第一次義診來看病的四歲小女孩鄭涵馨,她已經是亭亭玉立的少女了。累積厚厚一疊病歷表的路竹會,與部落的朋友,實踐「視病猶親」的醫病關係。

雖然,唐榮麗認為路竹會得獎實至名歸,但這樣的經驗與服務績效卻是點滴累積的。義工程哲仁回憶,劉啟群醫師幾乎放棄自己的牙醫師工作,全心在路竹會,但從義診前的探勘、以致於大隊人馬的義診安排,都需要不斷學習與成長。

十年前,上山義診要借宿教堂與學校打地鋪,程哲仁回憶,現在,出國義診攜帶行軍床、架設通訊器材;國內義診自己埋鍋造飯料理餐飲,甚至於一九九九年接受外交部邀請前往馬其頓戰火難民營義診,不到二十四小時就已經動員醫療團成軍,在機場待命出發。

以「行動醫院」為職志的路竹會,比起許多公益團體與非政府組織,仍有許多學習之處,但就像是綠竹謙虛彎腰,一切從零開始且札實奉獻的精神,難能可貴。

曾經以三個月跟著路竹會國內、國外義診的義工邱麗文觀察後表示,每位義工為了盡一份世界公民的心力,都願意不拘小節,捨棄更輕鬆的生活,屢次走到第三世界的盡頭,扛著醫療器材,忍受衛生條件惡劣的環境,幫許多弱勢的地球村子民,付出微薄的心力。

這「微薄」,或許在許多人眼中,根本可做、可不做的。不過,劉啟群表示,很多人會問他到底為何要義診,而且如此堅持?「說真的,我不知道!當你看到病人因苦痛來找你,最後滿臉笑容離開,即便言語不通,但只要看到他的眼神、或是他緊緊的握著你的手,你就能感動好久。」

對有志於參加志願服務的義工,「過去十年,或許你來不及參與,但路竹會歡迎你隨時加入,一起從事義診,來一趟無怨無悔的謙卑與焠煉學習之旅。」劉啟群這樣衷心期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