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法令不確定 惠譽調整中信銀等展望至負向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憬屏台北二十七日電)惠譽信評今天將中國信託、台新銀行和遠東銀行的評等展望從穩定調整至負向,反映台灣卡債問題發生以來,金融法令不確定性,不過這僅侷限接受惠譽評等的金融機構。

惠譽信評評等部資深副總李信佳指出,其他承作無擔保債部位不小的中小型銀行,如中華商銀、萬泰銀行、寶華銀行等,也受到很大影響,只是這些銀行沒有接受惠譽信評評等,至於公股銀行因為承做雙卡債務不多,因此影響較低。

上述評等展望調整,李信佳表示,是反映惠譽信評擔憂台灣的銀行業無擔保消費者放款過度快速成長,以及其後續衍生的資產品質惡化,而金融管理機關對此問題不適當的處置,造成問題更加惡化。

李信佳表示,銀行業過度注重無擔保消費性貸款,且信用評分模型不適當,導致信用卡和現金卡雙卡壞帳打消率飆升,加上台灣政府對卡債問題不適當的處理,更讓這類放款信用品質惡化。

惠譽信評報告分析,台灣政府受到民意壓力,協助台灣債務人卻懲罰銀行業者,曾經建議採取的措施包括訂定低於市場一般水準的利率上限、制定個人破產法等,而正在實施中的債務協商機制,也要求銀行以較低的利率和債務人協商。

雖然行政院初步決定不降低雙卡利率上限,但李信佳認為,在個人破產法制定、利率上限下修等問題還沒有確定的情況下,加上政府曾經提過的一些措施,已經引發系統不確定性。   李信佳強調,道德風險如果沒有遏止,影響層面可能超越雙卡放款,連帶波及其它消費性放款的資產品質,假使結果沒有波及如房貸等消費性放款業務,惠譽認為台灣的銀行體系應有能力處理現行雙卡壞帳問題。

惠譽信評也進行雙卡對銀行第一類資本適足率的模型分析,李信佳發現,有卡債的暴險部位較高且規模較小的銀行衝擊最大,規模較大的中國信託、台新銀行和遠東商銀仍有足夠的資本吸收相關的卡債損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