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網絡成為另一種民主形式

標籤:

【大紀元3月29日訊】(自由亞洲電臺記者石山採訪報導)互聯網的發展對中國社會形成了巨大的衝擊。有人把互聯網對中國人的衝擊稱為電子民主。並認為,電子民主將促進中國社會的發展。

電子民主是一種什麼樣的民主?這篇發表在海外媒體上署名蔡永飛的文章表示,網絡輿論發表的渠道和方式是民主的,網絡輿論也是網友自由表達的結果,因此,這種借助網絡和相關技術形成的民意表達方式,稱為“電子民主”。

美國的中國信息中心觀察網站總編輯陳奎德博士總結說,電子網絡的發展,為中國社會言論自由,甚至是結社和集會自由,提供了另外一種形式。

陳奎德:「輿論是互聯網對於言論自由這點的擴展,對於嚴禁的衝破,這點大家恐怕眾所周知啦!集會結社的自由權力,網絡事業出現了以後也會有所突破。我們過去要去集會結社在街上遊行或者是在哪個地方去集會,無非是要表達我們的政治意願,表達我們的經濟意願,表達我們各方面的訴求。

實際上我們看到網絡事業出現以後,很多很多所謂的簽名信出現了,很多人就是聯署簽名,就等於是代替了我這個真實的人在網路上出現,向政府提出要求。」

蔡永飛的文章則認為,這種網絡輿論對中國現實政治已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文章以孫志剛事件、吉利化工廠水污染事件為例分析說,網絡民意對中國現存體制確實構成了衝擊。文章也說,中國政治體制對民意的壓制在網絡上難以實行。此外,中國的高層領導可以通過網絡更多的瞭解社會。

不過,在美國的,曾主編過網絡媒體的李洪寬認為,民主有明確的定義,電子網絡輿論空間擴大,準確的說,並不是民主的全部。因為民主它有非常明確的、公認的一個定義,是一個很成熟的概念。

李洪寬認為,世界其它國家電子網絡發展非常迅速,對各國的政治生態也構成了很大衝擊。由於中國以前不存在民間輿論和新聞自由,所以電子網絡的影響更加明顯。

李洪寬:「這個網因為過去這幾年形式一直在演化之中,很多東西在進步的過程中共產黨來不及控制,就像過去老式的印刷機共產黨都給它上了一把鎖,它盡了最大的努力想把互聯網給套上韁繩,但問題是現在共產黨也有做不到的時候。」

電子民主能否促進現實社會中的民主呢?李洪寬認為目前尚難判斷。他認為中共政權正在想方設法控制這種新出現的言論空間。

李洪寬:「共產黨一些不願意老百姓討論的東西,網上就一片討論之聲,尤其是一些重大腐敗案件、重大的侵犯人權案件,它有的時候就是控制不住,它有的時候技術不夠總有疏漏的時候。言論自由的這種努力有時候超過了共產黨對於言論自由的控制,就是短暫的取得了勝利。」

陳奎德的看法比較樂觀,他認為新科技的發展會給社會帶來新的生活方式,也使中國民眾能更清楚、更全面地認識現實。

陳奎德:「現在民主社會的起步就是民眾之間要有所溝通,要有一個民間社會的時候,通過虛擬世界是會逐漸凝聚起來,可以強化,和整個高層權力機構達成某種平衡,包括某種互動的可能性,對將來的民主進展我想是有深遠意義的。」

蔡永飛的文章認為,中國網民以年輕人為主,他們代表了中國社會的發展趨勢。網絡對未來中國人的生活和思維方式,對媒體傳播和表達方式都將發生深遠的影響。

(據自由亞洲電臺錄音整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紀委書記罕見介入公安維穩 鼓吹楓橋經驗
北京紫禁城再現異象 坤寧宮瓦片遭強風吹落
台防長:國軍將效仿美軍成立創新科技小組
錦州港財務造假86億被ST 9萬股東蒙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