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見:改革爭議的左中右,改革的表與裏

管見

標籤: ,

【大紀元3月3日訊】對改革的爭議錯綜複雜,其中,「左傾」思潮引人注目地顯示其力量,使得爭議有了清晰可見的意識形態化色彩。

或以為,傳統的「左派」已經沒有多少市場。大趨勢也許是如此,不過,在現實中,「左」的觀念仍然在頑強地表現。

中共高層,先是提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然後又力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些舉措固然都與調整改革方略相聯繫,而又無一例外地標榜「社會主義」,當然不是偶然的。胡錦濤推崇毛澤東思想和延安精神,「左傾」姿態並非只是做秀。

這時,有人以現行憲法的社會主義精神非議物權法草案,已儼然又一個郎咸平,倘若該教授有郎咸平教授那般能量,當有更大的作為。

還有人高舉社會主義、無產階級專政的旗幟,對鄭必堅興問罪之師,儘管從思想到語言都過於陳舊僵化,但卻氣勢洶洶不可一世,讓人們再次領略了「左派」丰采。

「社會主義方向」具有強烈的政治意味,其背後,是現實社會矛盾的運動。這一矛盾的狀態,使得改革久久地在政治領域中難以求得突破,且使得失去平衡的格局漸漸地凝固,又使得社會問題叢生,尤以腐敗為害最烈。「和諧社會」、「新農村」的高調,與社會現實之間,形成強烈的反差。

左與右之間

這時,一個頗有意思的現象是,無論胡錦濤「新政」,或「皇甫平」為改革辯護,都受到左右兩面的夾擊。

「皇甫平」的辯護有其弱點,即拘泥於中共對社會矛盾的傳統論述,將其「公共品」論述納入其中,回避了政治改革而只提行政改革,他對改革中矛盾的分析就大為減色。這樣的辯護,在改革走向遭受尖銳質疑的當下,雖然其旗幟鮮明,卻顯出「中派」色彩,受到夾擊也就不奇怪。

至于胡錦濤的「中派」模樣,則讓人想起當年的戈巴契夫。當年的蘇聯社會,其觀念在「新思維」衝擊下已變得較為正常,堅持民主及市場化改革被公認為左派,而傳統的「左派」保守派已恰如其分地成為右派。戈巴契夫在兩者中間──他堅持改革的立場鮮明,但堅持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以及一定程度上堅持共產黨的領導,也顯出傳統、保守的一面,以致於遭到右派政變打擊,最終則為葉利欽所取代。胡錦濤對改革對憲政的信念與理念當然遠不如戈巴契夫。他一手舉著「社會主義」旗幟,一手緊握一黨專制的機器,對堅持自由、民主理念的改革派、對逐漸敢於維護自身權益的民眾、對質疑改革的「社會主義」性質與方向的「左派」,都擺出一幅冰冷無情的面孔,對權力-資本聯盟及腐敗勢力卻又縮手縮腳。他學得幾分毛澤東的權謀,卻全無毛澤東的政治氣魄。他這幅模樣,其實或許更象勃列日涅夫,但身處於目前的變革時代,其面臨的挑戰與壓力以及他的運氣,卻可能又遠不如這位蘇共老前輩。

現象背後,是改革本身實際上也處於左右夾擊之中。改革到了一個十字路口,左右兩邊都在試圖使改革出現某種方向變化,而權勢集團則小心翼翼地力圖控制局面,不讓可能的變化威脅到其自身的既得利益。

權勢集團固然以利益為重,不在乎「左」、「右」觀念之分野,也有某種「中派」味道。胡錦濤露出「中派」模樣,不論其完成權力佈局後究竟有何作為,至少目前主要是以其權位為重,以「穩定」壓倒一切維護著一黨專制,也維護著權勢集團的既得利益,偏偏「左派」中人多有逢迎者,順著「和諧社會」、「新農村」的上意而舞動「社會主義」大旗,爭議中的意識形態色彩焉能不應運而生。

另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改革爭議與反思文革而出現的爭議有幾分相似。

文革發動已40周年,它結束也已30周年。對文革的反思又活躍起來,「人民文革」論述是其中一個特點。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理論上是堅持「社會主義」,防止「資本主義復辟」,政治上是以打倒「走資派」來鞏固「無產階級專政」。中共中斷新民主主義,以「社會主義」取而代之,但這種「社會主義」是在尚未顯示出「在經濟上已成為不可避免」(恩格斯語)時,實際以「在政治上不可避免」而推動的,於是,企業家階層的成長被壓抑,黨政官僚階層畸形地成長起來。以這種社會現實為背景,文革中,打倒「走資派」是毛澤東的政治目標,民眾回應的其實是打倒官僚,這兩種政治趨向交織,就有「人民文革」論述出現。

有人反對「人民文革」論述,認為文革只是毛澤東的文革,人民反對文革,沒有「人民文革」。這種看法的弱點是,它無視人民對文革的回應,從而將文革視為沒有內在矛盾的政治運動。

同樣,對改革也是如此。

「皇甫平」聲稱「改革不可動搖」,是針對著否定改革的「左傾」思潮,但看上去是將改革神聖化了,引起了反感,招致批評,而「肯定改革」與「否定改革」則明顯地形成為兩極。反思改革,免不了出現批評性分析,且深得已有諸多不滿的民眾之心,而一些很有深度的批評性分析,看上去也很像是「否定改革」,於是「否定」之勢看來是風靡一時。此時,高揚起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大旗,對改革的方向發難,當然也就順理成章。

但是,反思改革,其實是深入分析改革中的矛盾運動的一次機會。改革的過程充滿著矛盾和衝突,各種社會力量、各種社會觀念,在其中表現自己、相互作用,其利益的交融、碰撞乃至博弈,構成一幅極其複雜的圖景。在這一過程面前,簡單的「肯定」或「否定」,都未免不足。

表與裏之間

在中共的官方概念中,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諧社會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新農村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都戴著「社會主義」的帽子。有了這頂帽子,似乎就表明了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無論其現實如何,在這華麗的帽子下面,一切似乎都具有正當性,合法性,或合理性。

然而,一旦「左派」學者們要究其實,現實的改革就大有問題,擬議中的改革也會大有問題。

以現行憲法而論,儘管它規定的諸多公民基本權利在現實中都被束之高閣,它畢竟是一部「社會主義」憲法,以其「社會主義」原則衡量,從衝破土地承包禁令開始,也許鮮有不違憲的改革,到如今,鞏獻田教授無視市場經濟的基本精神,已在公然聲稱「將國家、集體、個人財產平等保護,這是中外立法史上的奇跡」。這就迫使人們直接面對現行憲法的「社會主義原則精神「與現實市場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衝突了。

類似的例子還多得很。例如,鄧小平說過,倘若出現貧富兩極分化,則表明改革失敗。

這一具有改革成敗標準的觀念,與現行憲法的精神一致,但是,兩極分化是市場經濟的常態,無論政府如何調節控制,某種程度的兩極分化總會出現,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

特別是,憲法對於「社會主義公有制」地位的規定,對於國有經濟地位的規定,鮮明地體現著「中國式社會主義」的特色,實際上,成為國有體制支配性的法律依據。改革的障礙在其上盤根錯節,以「社會主義」精神否定改革當然無可非議。

問題正是在於,在現行憲法支持下,改革爭議不可能不具有意識形態色彩,不可能不意識形態化,不可能避免否定改革的嚴重威脅。

憲法對公民權利的規定淪為虛幻,對農村土地為集體所有的規定也在實踐中走樣,演變為視同國有,而憲法保證的共產黨淩駕於國家機器與社會之上,以及國有體制的支配地位,則強而有力,罩在「社會主義」的聖光下。儘管隨著改革進展而修憲,為改革拓展了空間,畢竟它的頭上懸著「社會主義」原則,其意識形態束縛如影隨形。

當然,這種意識形態,其本質又是虛弱的。

國有體制與生產力之間的矛盾,是目前中國社會的基本矛盾,而現行憲法體現著這一矛盾,以其「社會主義」精神而支撐著國有體制的支配地位。但是,現實生產力水平及其性質,才是現實生產發展階段的基本規定性。馬克思學說的基本邏輯,即在於把握這種規定性,由此而展開對於現實生產關係及其制度表現的分析。傳統的「社會主義原則」,要求現實生產力適應人們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而市場化改革,實際上是回到將社會主義視為市場經濟發展之產物、為市場經濟所孕育的馬克思學說,乃依據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而調整制度──這是基本矛盾制約下的觀念衝突,也是現實社會趨向的衝突。

改革的基本趨勢,是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逐漸地突破制度性限制,逐漸地使得以憲法為基礎的法律框架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現實。

根據馬克思學說,活勞動創造價值。在企業中,管理勞動與生產勞動是活勞動,國有資產是死勞動,活勞動將死勞動的價值轉移到新的財富之中,在保證其增值的同時,也形成著新的企業資產。傳統計劃經濟下的企業無視這種「勞動的邏輯」,維持其單一產權體制,實際上使得企業不成其為企業,也就無法長久地維持。改革的基本趨勢,則順應著這種勞動邏輯,承認農民對土地的權益和自主勞動的權利,承認企業中人力資本的產權利益,也就承認了混合產權體制的現實性。以這種基本的經濟自由,推動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改革當然就得到民眾支持。

然而,現實中的國有體制仍然居於支配地位。權力一般地不會自動地放棄對於資源、市場的壟斷和控制,而市場化的進展則也為其壟斷和控制方式提供了新的選擇,於是,依託於國有體制,權力可以選擇各種維護、擴大其利益的機會,並且可以創造這種機會,權力與資本的交換、結盟等等,也同樣地成為改革中出現的一種基本趨勢。

這是無法避免的。改革不是在真空裏進行,它自身存在著矛盾。

兩種基本趨勢,或兩種改革的邏輯,在改革過程中或隱或現,有一致或並行不悖,也有矛盾衝突,而政治改革嚴重滯後,就使得權力支配的趨勢在近十多年的改革中愈益強勁有力,改革本身,則逐漸地在一般勞動群眾心目中失去了吸引力,甚至積累著反感和不滿。

憲法的精神,可以真正與時俱進地表現為維護勞動的邏輯,為其開闢道路,也可以堅守傳統而表現為依據權力的邏輯,維護其創造的利益格局。實際上表現為哪一種精神,取決於現實社會力量的相互作用,就象對公民權利一樣,憲法中對其都有規定,至於實際如何,還要人們自己努力。

(3/2/200614:52)

來源:新世紀(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李家同:教學生「投降」的菁英,教育部又有請了
【台灣觀點】 談法學教育改革
【台灣觀點】一個深化民主的例子
政治改革與制度創新 (33)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