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及利亞叛軍 盜油買武器

【大紀元3月7日訊】〔自由時報編譯羅彥傑/綜合六日外電報導〕奈及利亞叛軍「尼日三角洲解放組織運動」五日矢言,要在三月底前讓尼日三角洲每日石油出口量再減少一百萬桶之後,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六日證實,該公司在尼日三角洲的一條主要油管已經遭受嚴重破壞。

在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八日將在維也納召開會議,討論今年夏天的產能策略時,奈國叛軍的升高攻擊之舉,勢必衝擊國際油價。身為美國第五大石油供應國的奈及利亞,正常情況下,每日可出口約二百五十萬桶原油,但叛軍一波波對油管與石油設施的攻擊,已導致該國每日減產四十五萬五千桶。叛軍先前即不斷揚言要升高衝突,對奈及利亞水域的國際運油船發動新的攻擊。「尼日三角洲」是奈及利亞重要石油產地,政府軍與叛軍現在都靠著屢創新高的油價利潤收購軍火,火力之強大堪稱空前。

華盛頓郵報六日引述奈國新聞報導指出,奈國政府正在國際軍火市場採購新武器,而叛軍靠著直接盜取油管並在黑市賣油的收益,也囤積大量機關槍與火箭推進式榴彈。

警察政客也賣軍火 生靈塗炭

根據分析家與人權觀察組織等獨立團體的說法,這些軍火有許多來源,除國際軍火販子外,警察也會販售本身軍火庫儲藏的槍砲,有時還提供訓練,但需額外收費。政客進口軍火給效忠自己的民兵。石油公司則聘請年輕人,給他們武器來保護設施,這些槍砲往往最後會落到叛軍的手裡。據估計,叛軍去年六月在三角洲的主港瓦利,就購買了價值五百萬美元的武器,包括火箭推進式榴彈發射器、手榴彈與各式各樣的機關槍。

代表尼日三角洲多奈族爭取權益的「多奈(Ogoni )人民爭取生存運動」反對暴力,但該團體領袖米提指出,窮無立錐之地的居民對叛軍的武裝鬥爭行動愈來愈表示同情,因為政府長期以來只是將當地石油資源占為己有,甚至進了貪污政客的口袋。

儘管政府歲收近年來增加超過一倍,但百姓平均每日工資仍幾乎未超過一美元。也因此,不論叛軍的動機為何,其反政府與外國石油公司的激進戰術贏得當地廣大百姓的支持,叛軍在當地招募新兵更是易如反掌。尼日三角洲最大族群伊卓族的政治組織「伊卓民族議會」代表歐科科說:「失業的年輕人無事可做,他們幹這行穩賺不賠。」(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世界油價勁揚
伊拉克叛軍展開攻勢 至少33人喪生
供油大國減產陰霾籠罩  原油期貨下週看漲
原油供應疑慮揮之不去 國際油價持續上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