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研究生爆满 找不到老师

人气: 3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10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申慧媛/台北报导〕台湾研究生人数暴增,到今年已突破17万人,师资却未同步成长,教育部统计,目前平均每位教授要指导20.88名研究生,10年内成长为两倍多,部分研究生更哭诉:“根本找不到研究指导教授!”

国内研究所规模持续膨胀,94学年博士生达2万7千5百31人,硕士生则高达14万9千4百93人,较85学年成长近4倍,但全国大专以上教授却只有8千4百75人(所有教师人数是4万5千8百18人 )。

平均每名教授指导20名学生

换算起来,平均每名教授要指导20.88名研究生,比起85年1名教授指导9.3人大幅增加。据了解,现行台大、清大、交大等研究型大学,1名教授指导的研究生平均约在10名至15名左右,但部分热门领域研究所,指导研究生超过20人的教授个案则很普通。

私立大学及师范学校,研究所生师比更偏高,加上近年大学广开在职专班,使得研究所学生大增,南部1所师范学院资料就显示,如果加上在职专班,有部分研究所生师比甚至高达40多人,逾越教育部规定新设研究所生师比15人的标准。

教授太累 研究品质下降

部分研究生抱怨,现今找指导老师不仅要比快,还要比成绩,非常不公平。相对地,不少大学教授则抱怨,长期“超额指导”研究生,工作沉重不胜负荷,尤其近年大学广招硕士在职专班赚钱,1名教授指导超过20名研究生的“超额指导”状况很严重,甚至有教授因此累出病来。

为解决问题,部分大学会限定每名教授最多收2名研究所新鲜人;台湾大学则规划研拟“研究所师生互动准则”,专门为找不到指导教授的研究生找老师。

台大研究生学会会长张源修说,几乎很多研究生都曾有经验,被老师以“指导学生人数太多”为由婉拒指导申请,少数有经验的研究生,往往会先找好指导老师,再报考研究所,免得录取后成为无人指导的孤儿研究生。

超额指导 顾不了学生

〔记者申慧媛/台北报导〕怡静(化名 )的硕士研究所已经读到第五年,但还没开始写论文,自己每天都觉得压力大到喘不过气来;冠群(化名 )昨天晚上才哭着向学长求救,因专业领域的研究基础不稳,完全跟不上教授的要求,学习情绪崩溃。

大学研究所的指导教师,因必须同时照顾多名研究生,几乎无暇顾及学生心理辅导层面,最后只能借助医院精神医师或药物协助,研究生读到休学者或因压力过大患忧郁症的个案愈来愈多。

海洋大学博士班研究生陈铭仁指出,现在愈来愈多的大学毕业生报考研究所,并非出于自愿的研究兴趣,或本身欠缺研究能力,考上研究所又因老师没有时间充分指导,学习情况雪上加霜。

台湾大学也曾发生多件个案,研究生虽然找到指导老师,但老师研究太忙,且对实验要求太过严苛,学生觉得压力过大,求助无门,最后落得去看精神科医师,终至休学的悲剧。

研究生不否认,会刻意挑知名度高、研究领域够水准,又不会太挑剔、太严格的教授出任指导老师,因而形成部分热门教授所指导的研究生大排长龙,但少数教授门可罗雀的两极化情形。台大教务长蒋丙煌认为,研究生“找不到指导老师”的个案应该很有限,为使师生皆大欢喜,校方应及早成立辅导机制。

私校资源少 兼任教授多

〔记者谢文华、黄以敬/台北报导〕不少硕士班研究生抱怨,“研究所大学化”直接冲击了他们的权益,中部1所私立大学叶姓研究生就说,学校为了赚钱,拚命招生,一班25人上课,就像在读大学,怎么会有良好的研究教学品质?也难怪取得硕士者的素质逐年下降。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陈德华指出,目前教育部有规定新设研究所生师比不应超过15人,如果有大学后续浮滥招生导致生师比偏高,教育部将调查了解,要求学校改善。

台大研究生学会会长张源修进一步指出,有些指导教授一次收太多学生,加上外务多,无法用心指导,引发研究生不满而跳槽的案例时有所闻,但研究生多半自认倒楣,不敢声张。

政大新闻所博士班张姓研究生指出,国立大学资源相对充足,私立大学或技术学院有许多系所的专任教授比例偏少,学生找了兼任教授作指导教授,往往必须迁就该名教授,大老远跑到他专任的学校碰面。

中学生学生权利促进会常务理事巫宛蓉说,今年她大四毕业报考研究所,发现许多私立学校新设立的研究所招生海报,宣称师资阵容有10人,但上网查看,才知所谓的10人中,只有2人是专任教授,其他8人都是兼任教授,她因此放弃报考。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