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組織希望中國傳媒改革創新

標籤:

【大紀元4月25日訊】(自由亞洲電臺記者林迪北京採訪報導) 在北京舉行的傳媒年會上,有國際組織的傳媒代表呼籲關注中國發展的另一方面。也有學者提出,傳媒不要放過創新,改革的最佳機會,並對中國傳媒所謂泛娛樂化的傾向提出批評。

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經濟、娛樂有較大的發展,相當大部分人的生活也有了改善和提高。然而,也有一些觀察家注意到了中國發展的另一方面。

參加這次北京舉行的2006年中國傳媒投資年會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代表就提到:「很多外國的企業、外國的商家、外國的媒體都說:中國的經濟已經發展得很厲害了。但是他們沒有發現到另外一部份很鮮為人知的是什麼呢?

你在地圖上可以看到,中國的經濟是由海岸的綠色地區,慢慢的移向內陸地區到西部,代表這種經濟的分佈呢,就反應了兒童的生活情況是怎麼樣呢?比如說,你看紅色這個地方,是中國最貧窮的地區,兒童少於五歲的夭折率,每天有四十五個還沒到五歲就已經夭折了,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需要努力的地方。」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會上散發的材料中還提到:到2003年,中國沒有健康保險的人口在城市達到45%,在農村更高達80%;另外,只受過初等教育的,在城市有14%,在農村有39%。這個國際組織號召中國的媒體更多的關注這些嚴重的問題。

而對於近年來中國媒體中出現的所謂泛娛樂化的現象,年會的主辦者,史坦國際STANCHINA的首席經濟學家汪康懋有這樣的批評:「傳媒的泛娛樂化的源頭是從香港那邊過來的,他們就叫做娛樂中國,全都是娛樂新聞。當然娛樂新聞做的不錯,但是你全民娛樂就有個問題,我們整個人民的智商下降,大家整天都嘻嘻哈哈不用動腦筋了。」

近十年來,中國媒體的數量在不斷的增加,互聯網、手機等新聞媒體更是層出不窮。但是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的所長喻國明認為,中國媒體正面臨著嚴峻的改革創新的任務。他希望不要在歷史的拐點出現的時候,喪失機會。

他以九十年代中國國企改革為例說:「我特別想要提到制度,我們國企實際上在九十年代初改革的時候錯過了一個機會點,當我們的國企還擁有相當強的市場實力、市場資源的時候,我們沒有進行比較深刻的制度改革。那麼等到國企虧損情況已經到了難以維繫的時候,再進行改革,就是連轉讓都沒有人要,那到那種程度的時候,它的轉讓和深改就成了異常艱難的事情。」

據喻國明判斷,中國媒體現在改革還有機會:「今天中國的傳媒以現在的這種情況來說,它還是目前最主流的、最優勢的媒介的機構,它還掌握著最大的市場資源和市場當中最主要的部分。

它現在來進行深刻的轉型的話,應該說它還有相當的資源和存活空間;但是如果憑任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當這個市場進一步分割的時候,我們傳統媒介的轉型在背後不得不進行的時候,我們要付出的代價要大很多,我們很可能在這樣一種制度安排下要付出更多的代價。

因此,我們要吸取九十年代中國國企改革對於機會點把握的嚴重教訓,從現在開始在我們還擁有資源、擁有存活空間的情況下,我們就要勇於改革、勇於創新。」

(據自由亞洲電臺錄音整理)(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共衛生部否認盜取死囚器官 網民痛斥
中共早已立法鼓動執法部門摘取和利用死刑犯的器官
汕頭當局重施汕尾鎮壓「真相」故技
「美國在線」中文網引進上海媒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