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腹山雀 私生活 曝光

人氣 11
標籤:

【大紀元4月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張瑞楨/中縣報導〕珍貴稀有的台灣特有亞種保育鳥類赤腹山雀,3月7日誕生了今年首批雛鳥!其「私生活」也在專家的追蹤攝影下完全曝光。

這個國內首度拍攝赤腹山雀繁殖的故事,要從暫名為「小紅」的母鳥談起。農委會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去年在台中縣和平鄉八仙山放置人工巢箱,卻只有「小紅」與其另一半進駐,上月初,牠再度進駐巢箱,並於上月7日生下五顆蛋。

林管處與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研究員,今年在巢箱內裝置無線攝影機,首度同步拍攝「小紅」的孵蛋育雛過程,希望揭開這種神秘山雀的習性,近一個月的攝影收穫豐富。

約十四天的孵蛋過程中,「小紅」依賴老公餵食,每天僅於上午八時與中午十一時各離巢三十分鐘覓食排泄,上月廿3日清晨六時許,感受到雛鳥即將誕生的「小紅」顯得急躁不安,半小時後,五隻雛鳥陸續破殼而出。

小紅夫妻每六分鐘餵養雛鳥一次。

接下來的育雛過程更凸顯父母的偉大。攝影畫面顯示,雛鳥誕生後約五分鐘,「小紅」即叼來昆蟲餵食子女,這對親鳥以平均每六分鐘即餵食一次的頻率育雛,頻率之高,讓半夜常起床為嬰兒餵奶的人類也瞠乎其後。

另外,雛鳥與親鳥互動過程也饒富趣味。雛鳥聽到聲響即張大嘴巴,吃飽後卻轉頭將屁股對著親鳥,讓親鳥為牠清理排泄物,親鳥通常是吃下體積小的「便便」,體積大的則叼到遠處丟棄。

「小紅」的雛鳥目前健康情形極佳,嘴巴已從白色轉為黃色,屁股與翅膀也開始長毛,這項國內首度記錄赤腹山雀的攝影紀錄,東勢林管處近期將透過無線網路,同步於該處網站播放「小紅」家族的生活,並於母親節舉辦為「小紅」命名網路票選活動。

去年4月,首度當母親的「小紅」生下兩窩共十顆蛋,卻僅有三隻幼鳥長大離巢,牠於去年4月8日首次生下的五顆蛋全部孵化,長達二十天的育雛期後,有兩隻幼鳥夭折;去年5月30日再度生下五顆蛋雖全部孵化,但均告夭折,「小紅」的挫折也見證大自然殘酷無情的一面。

雛鳥爭食 勾心鬥角全都錄

〔記者張瑞楨/豐原報導〕台灣十數年前即使用人工鳥巢箱進行鳥類復育研究,但遲至近年才加裝攝影機拍攝鳥類「私生活」,近距離觀察雛鳥勾心鬥角的細微舉動。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姚正得就是透過巢箱與攝影機,研究赤腹山雀雛鳥搶食的小舉動。他觀察到親鳥餵食態度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會刻意分辨哪隻雛鳥肚子較餓,而是先餵食給最會搶食的雛鳥,搶食最兇的雛鳥通常長得最強壯。

姚正得發現,比較強壯的雛鳥,會在親鳥餵食前先「卡位」,把體型較小的兄弟姐妹推到旁邊,甚至張開翅膀遮住手足,讓親鳥只看到自己,不過吃飽後,牠還是會讓位給兄弟姐妹。

姚正得表示,被譽為「野鳥別墅」的巢箱,在生態旅遊上可拉近旅客與鳥類的距離,在學術研究上則可加裝攝影機觀察鳥類習性,但裝巢箱也有竅門,某些鳥類不願住進「別墅」,近年裝置的巢箱中,以青背山雀、棕面鶯等鳥類進駐率最高。

他說,在不斷累積經驗下,近年裝設的巢箱進駐率已提升,例如南投林管處設置的巢箱,去年有三十一對青背山雀進駐,進駐率將近三成,另外,他發現洞口朝向北或東方、海拔一千公尺以上、開發程度低林地的巢箱,鳥類進駐率較高。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李家同:一切從基本做起
高縣仁武鄉公辦民營老人養護中心今營運 
台經建會:破產法短期內不會完成立法
彭淮南談話 市場解讀央行六月可能會升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