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下一代還能承擔大任嗎?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5月19日訊】(亞洲時報記者章雯雯5月19日撰文)根据中國老齡科研中心的調查,中國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現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養。這些早該自立卻因种种原因依然“吃”父母的人被稱為“啃老族”。社會學者表示,隨著就業壓力增大,“啃老族”的隊伍還將繼續壯大。中國10多年后進入老齡化社會,“啃老族”很可能成為影響未來中國家庭生活的最大問題之一。

隨著1998年以來中國本科畢業生擴大招生學生陸續畢業,大學生就業問題顯得尤其突出。近5年來,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雖然在以兩位數以上的水准快速增長,但就業率卻在下降。

据中國教育部統計,2001年6月,中國117万大學生的初次就業率為70%,其中本科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為80%,專科為40%。2002年6月,145 万大學生的初次就業率為64.7%,比上年下降約5個百分點。如果按這一比率計算,03至05年這三年,离校時未就業的畢業生將分別達到75万、99万和 120万。青年就業,特別是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受到社會重點關注。

《2005年中國就業報告》稱,有調查顯示,2003年城鎮失業人員平均年齡為33. 4歲,其中35歲以下的失業人員占全部失業人員總數的70%左右,失業2年以上的占55.2%,失業1年以上,兩年以下的占19.7%。

另据媒體調查,目前“啃老族”主要有以下人群:一是大學畢業生,由于就業比較挑剔,總找不到自己滿意的工作,這一類約占20%;二是以工作太累太緊張、不适應為由自動离崗离職的,占10%左右;三是“創業幻想型”的青年人,他們雖有強烈的創業愿望,但沒有目標,缺乏真才實學,總是不成功又不愿“居人篱下”當個打工者,這一類約占20%;四是頻繁跳槽者,跳來跳去最后找不到工作,這一類占10%;五類是單位里下崗的年輕人,習慣用過去輕松的工作与如今的緊張繁忙相對比,越比越不如意,乾脆不就業,這一類占10%左右;最后一類是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勞動力市場上找苦臟累工作,因怕苦怕累索性躺在家中 “啃老”,這一類占30%。

有專家分析,青年,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問題日趨嚴重的原因,与過往中國的計划生育政策影響下的社會家庭教育,整個教育體系以應試教育為主,以及高校專業結构調整滯后、社會轉型期人們“享受心態”等因素有關。

計划生育政策間接影響中國人對孩子的家庭教育觀。上世紀70年代末,為控制人口,中國開始嚴格實施每對城鎮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的計划生育政策,逐漸改變了中國傳統“多子多福”的觀念,使大多中國家庭結构呈三人結构。而現在的“啃老族”絕大部分就是這批最初的獨生子女。因為家家都只有一個“寶”,因此他們倍受整個家庭的呵護,甚至溺愛,父母什么事都不讓孩子操心,什么事都不用孩子管。“一切為了孩子”這個當時影響一代父母子女教育觀的口號,使中國父母以孩子為重心的觀念可見一斑。

更主要的是,大多數父母在對子女的撫養過程中,偏重生理是否健康等,而忽視孩子在精神上是否獨立、人格是否成熟。這樣的家庭教育下成長的孩子自小衣食無懮,未受過任何委屈,習慣了一切由父母包辦,長大成人后無法從精神上到經濟上都難以獨立,大學畢業了,工作了,本應瞻仰的父母長輩的,卻因為高企的房价、低薪水僅夠自用等各种“客觀原因”成了“啃老族”。

其次,中國學校教育偏重應試,學生“只會考試不會做人”。雖然很早以前中國就在提素質教育,但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成長起來的“啃老族”,大學前在學校接受的卻多為只重視分數的應試教育,學校只“教書”而不“育人”,教師只“授業”而不“傳道”,很大程度地忽視了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這些家庭中就“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一代,進入社會后會發現書本上教的東西很多都無用武之地,愈發不能适應競爭社會。

還有就是,中國高校教育專業設置較比社會需求滯后。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在1996前中國大學生畢業以后就業仍沿用計划經濟下的“包分配”制度,1998年之后被逐漸打破。但教育體制并未隨之調整,突出表現為大部分學校缺乏足夠的自主權,招生和專業設置与市場需求相脫离;部分學校沒有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學,而是單純立足于自身的師資條件,在專業設置和隨市場需求調整專業上滯后,不能滿足市場需要。這一狀況在各大高校進一步擴招后被放大,使得更多學子就業難上加難。

此外,中國整處于社會轉型期,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丰富,人們的心理也隨之浮躁起來。隨著互聯网在中國突飛猛進的發展,中國年輕人更多接触到富裕西方國家的文化,“見過世面”的青年人對生活上有更高的物質要求,享樂、攀比之風一度盛行。一些在校大學生相互之間攀比吃穿,不惜花掉父母給的學費;一些“白領”雖然已是有收入之人,但喜歡追求名牌,為了一個LV的包、一套ARMANI的套裝,但常常榨干荷包,毫無積蓄,成了“月光族”,到頭來每月仍舊吃父母的、住父母,甚至不給家用,成了另一种帶薪隱性“啃老族”。

值得注意的是,不愿屈就當一名“普通勞動者”的觀念已經深深在中國青少年心中扎根。《中國青年報》5月17日報導,遼宁省社科聯、遼宁省青少年研究會近日進行的大型聯合調查顯示,在年齡為10至20歲的青少年之中,最受青少年青睞的職業是老板或者商人(19%),其次是政府官員或者公務員(17.5%)。另外,影視明星、自由職業者等也是熱門選擇。“普通勞動者”則備受冷落,僅有3%的青少年愿意做一名“普通勞動者”。

有專家提醒,中國的教育机构、父母以及整個社會都應該關注“啃老”現象,教育机构應該改革教育體制,适應社會需要,父母應更注重孩子人格獨立的培養,整個社會應該弘揚尊老瞻老、自強不息、艱苦創業的風尚,教孩子反哺父母,孝敬老人。因為如果不加重視,“啃老族”嚴峻的現實是,眾多子女不僅不能贍養老人,而且還要坐吃老人們微薄的養老金,將引發嚴重社會問題。

相關新聞
李家同:消費主義氾濫,人格滅頂
張羽良:重視道德教育,許下一代一個真正美好的未來
空中巴士首展內裝模型  2007起可講手機、上網
懷孕婦女嚼食檳榔 嬰兒出生低體重高出1.7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