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體助早年喪母孩子度情感難關

人氣 9
標籤:

【大紀元5月27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埃爾馬斯利2006年5月26日華盛頓報導)年輕時失去母親的女性大都知道這會給她們的生活產生多麼巨大的影響。很多人說,沒有母親的支持和教導,她們只好比同齡人更快地成熟起來。很多人學會了自己給自己以及弟妹擔當母親的角色。這些女性當中的一些人對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經歷感到處之泰然,她們鼓勵那些失去母親的女孩,繼續與她們失去的母親保持聯繫。

*情感創傷難以撫平*

霍普.艾德曼是家中最大的孩子。她的母親死於乳腺癌那年,她只有17歲。她說:「當時,我正處於那種情緒非常逆反的年齡階段,我儘量在排斥她,以便和我的朋友們在一起花更多的時間。我的妹妹當時只有14歲,她仍然非常依戀我的母親,在情感方面和她非常近。我的弟弟那年9歲,他的生活完全依賴母親。」

霍普.艾德曼和弟妹對喪母之痛的感受各不相同。他們的父親看來根本無法幫助他們撫平內心深處的傷痛。她說:「我的父親是1970年代到1980年代早期那個年代非常典型的父親形象。他早晨上班,晚上回家,把孩子交給母親撫養。所以母親去世之後,我們就被撇下,和一個幾乎不瞭解我們的父親相依為命。我們對自己的父親也根本不怎麼熟悉。他很大程度上只是在為我們提供食物、住房、衣服和其它的生活必需品,但是在情感方面他和我們並沒有很深的聯繫。」

艾德曼表示,因此從那時起,她和她的弟妹在情感方面就得自己照顧自己。沒有人能夠幫助他們消除失去母親的傷痛。她說:「我知道,失去母親給我們心靈造成了創傷。但是不知怎麼的,我聽進去了周圍的每個人安慰我的說法。他們說:『這是一件非常糟糕不幸的事情,但是我們必須克服這種傷痛,必須戰勝它,繼續勇敢地生活』。」

*很難克服傷痛繼續勇敢生活*

但是就像很多其他在孩提時代或者青春期失去母親的女性一樣,她從來沒有完全做到那樣。她說:「我覺得,那種經歷是我們所需要學會忍受的,是我們能夠學會調解自己,和自己的現實結合在一起的經歷。我同時也覺得,儘管你盡了全力,你還是隨時有可能感到悲傷。在一個女人生命當中的某些時刻,可能會再次勾起思念母親的悲痛,她會覺得憂傷,會重新思念她的母親。這種時候,有些是完全可以預知的,有些則是莫名其妙地說來就來。這並不是說當母親去世後,最初感到悲痛有甚麼可奇怪的。實際上,對於有著失去母親經歷的這些女性來說,出現這種思念母親的憂傷情感是相當常見,甚至是正常的事情。」

艾德曼說,思念去世的母親是伴隨一生的過程。理解這一點,可以幫助年輕的女孩處理好自己的情感。她說:「我要鼓勵年輕的女孩,不要排斥離開自己的母親,或者由於思念母親的情感令人痛苦,就索性有意避開自己對母親的懷念。相反,要想方設法地把母親和自己每天的生活融合在一起。她可以配戴一件從前母親戴過的首飾,或者在家裏擺放一張母親的照片,確認母親是自己以往生命中的重要部份,勇敢地面對和擁抱自己能夠和母親所建立起的任何關係。」

*減輕情感創傷至關重要*

1994年,霍普.艾德曼在她撰寫的《失去母親的女兒們:失去母親的遺產》一書中,和讀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其它情感。在這本書的最新版本中,收錄了一項研究發現。

她說:「1996年出版的『哈佛兒童喪親之痛研究報告』對一些失去父親或者母親的孩子進行了兩年的跟蹤研究,結果發現失去母親的孩子們在兩年之後很可能感到悲傷、壓抑或者在無意識之間表露出這種情感。而通常這是由於他們在剛剛失去母親的時候沒有及時得到幫助。」

這項研究突顯出幫助孩子們敞開心扉,減輕失去親人的情感創傷的重要性。艾德曼指出,這種幫助正在越來越多地出現。

*喪親兒童援助機構應需而生*

她說:「我很高興驚訝地看到,各地的『喪親兒童援助中心』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出現,這些機構對於悲傷痛苦的孩子們來說是很大的支持和安慰。這些喪親援助中心、營地或者項目當中,有很多都是由在孩提時代失去父母,自己沒有得到所需幫助的成年人創辦的。作為成人,他們現在回過頭來,盡力給這些孩子們提供他們自己當年沒有得到的幫助。」

琳.休斯就是這樣一位成年人。她9歲時失去了母親,3年後她的父親去世。和霍普.艾德曼一樣,她也在自己撰寫的名為《你並不孤獨:失去至愛親人的十幾歲少年談論生活》一書中記錄了自己的經歷。她和自己的丈夫一起,創辦了一個孩子們能夠交談和表露悲痛情感的地方。

她說:「我們開始為7到12歲失去父母的孩子開辦援助營地。最初只是為維吉尼亞州的孩子開辦,現在我們已經開辦了53個營地,有來自全國各地的2千多名兒童加入我們的援助營地。我們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喪親援助』項目。」

孩子們失去一位父母之後可以免費參加「舒適地帶營地」。這個營地為孩子們創造一個豐富多采的週末。他們可以游泳、釣魚、做遊戲等等。

她說:「我們按年齡分組。每個『醫治圈』都有一個主題。他們可以談論情緒或者感情,家裏發生了怎樣的改變,應對的技巧等等。孩子們都有能力講述自己的故事,並且讓他們自己的情感和情緒在這裡得到驗證和分享。我們還開展藝術和手工課,因為一些孩子通過藝術創造更能夠表達自己的情感。」

*短短幾天可改變終生*

琳.休斯表示,這短短的幾天可以成為改變終生的經歷。她說:「我們從孩子父母那裏得到的反饋是,他們星期天送孩子到營地,當接孩子回家的時候,孩子們通常會變得似乎判若兩人。一般來說,他們送孩子到營地的時候,孩子都有些牢騷抱怨,不是真的想來營地。他們害怕自己整個週末都會哭,或者整個週末都在談論誰去世了這樣的話題。但是當他們到了營地之後,他們意識到營地舉辦的絕大多數活動都非常有趣。他們正在和營地建立聯繫,並讓自己的情感得到驗證和分擔。」

《失去母親的女兒們》一書的作者霍普.艾德曼表示,讓失去一位父母、尤其是母親的孩子知道他們並不孤獨,對他們總是很有幫助,他們需要得到他們所需要的支持,讓充滿愛心的朋友和家庭成員圍繞著他們。她說,很多在沒有母親的情況下長大的成年人、尤其是女性,在他們自己成為父母的時候感到非常安慰。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求救電話被誤為惡作劇  美男童喪母
永不做官的父親
全球房價最高十大城市 美國占半 香港居首
美國貿易團體希望就對華加徵關稅舉行聽證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