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台專家:當務之急是防止台港被邊緣化

標籤:

【大紀元6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倖嫚香港十五日電)來自兩岸三地不同立場的學者專家今天在香港出席了「香江兩岸和平發展論壇」,他們都贊同,兩岸可以暫且放下政治包袱,先發展經貿交流,但經貿交流不能只是單向流動,必須邁向雙向的貿易關係正常化,防止台灣與香港被邊緣化。

香港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梁兆基在論壇上表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大中華市場加速融合,兩岸三地貿易增加。

他指出,中港雖然存在優勢互補,但利益融合不太多。以香港的經驗來說,本地於二零零零年後出現嚴重通縮,直到二零零三年中國大陸開放居民以個人身分到香港旅遊(俗稱「自由行」)之後,為香港帶來資金;儘管資金不多,但開始了資金流動,是兩方面的互動,香港經濟開始反彈。

梁兆基表示,零三年前看不到香港前景,因為物流、投資都遷移到中國大陸;零三年以後,經濟反彈,投資開始上升,經濟增長有百分之五。

他說,資金出現外流的地方,很快出現邊緣化,因為很多投資都到中國大陸了,台灣與與香港面對一樣的情況。

梁兆基認為,有投資才能帶動生產力,有生產力才能保持經濟增長,換句話說,有投資才能有增長,靠消費力是不夠的,近年台灣與香港都沒有增長,情況令人憂心。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則認為,無論台灣政局如何發展,誰上台執政,都要面對兩岸關係發展的現實,包括如何擴大兩岸經濟利益;而要走出這一步的前提,就必須拆除多年來在兩岸經貿交流中人為設置的政治障礙。

他認為,兩岸政治一時無法解決,就先擱一擱,讓百姓們有更多交流,相信他們到時會有理性判斷,兩岸關係最終都將由民間推動。

劉國深表示,要先拆掉兩岸之間的柏林牆,減少公權力對民間社會的限制,共建和諧的兩岸。

民進黨立法委員林濁水也提出,現今社會正處於「第三波工業革命階段」,電子資訊硬體產業的中端市場仍然在歐美先進國家,台灣被邊緣化。

他指出,未來不能僅從單純的雙邊貿易來看中台之間的貿易問題,應該從完整的產業鏈、全球架構、歷史的新角度,重新衡量局勢,讓台灣與大陸同樣趕上真正的先進生產力。

相關新聞
金溥聰:北市無線網路先驅發展受國際肯定
嘉義社大搶救八掌溪
銅須事件升級 網民向央視發起反擊
魏京生新西蘭維大演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