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芬天馬行空玉飾設計 百件古玉新風華史博館展出

人氣 31
標籤:

【大紀元6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白亞仕/台北報導) 時下興起的「古今融合」、「古物今用」的設計風潮,在珠寶界同樣掀起了漣漪,台大昆蟲學教授楊平世先生與夫人張正芬女士,平時經常參訪國內外各博物館,骨董店、拍賣會,夫唱婦隨尋覓質優工巧的溫潤古玉,近20年來他倆的藏品涵蓋了中國漢、唐、宋、元、明、清各朝代,其品類與數量已相當豐富,於是張正芬女士自1996年起便利用上班閒暇之餘,將家藏的明清和闐白玉,挑選出特別喜歡的百餘件加以構思與設計,應用金工鑲嵌,配上貴重的寶石、K金等組合裝飾,在不破壞原玉件雕工完整性的原則下,這10年完成了141件十分精巧的傑出作品,張女士的玉飾創作首展「古玉新風華」,正假台北的歷史博物館2樓精品長廊展出,展期自即日起到7月16日,開幕當天人潮洶湧、場面十分熱鬧、有趣。

作品137號吉祥如意。盤長翠玉、磨砂水晶、黑瑪瑙、白K金、紅寶、白鑽。(大紀元記者白亞仕攝影)

張正芬表示,設計乃天馬行空,虛幻夢想之實現,其過程酸甜苦辣難以言諭。張女士從小對於設計就有著濃厚的興趣,經常涉獵各類時尚設計相關書籍與報導,她開始著手設計創作的第一件作品就受到親朋好友的肯定與支持,第一件處女作叫圓融幸福,在一只外徑5公分、晶瑩剔透的清代和闐白玉環上,鑲上一隻翠玉蝴蝶,張女士還替蝴蝶配上一對紅寶石複眼及白K金觸鬚,原本只能靜靜躺在盒中的玉環,一變而成典雅、華麗又富現代感的珠寶偑飾,隨後她陸續創作出來的作品,逐漸成為社交宴會場合上親友們欣賞與討論的焦點。

張女士在創作過程中,曾有多家拍賣公司邀約做特展或拍賣,張正芬均以玩票性質為由而婉拒對方,事實上她的設計每件都是慢工出細活,件件幾乎都是嘔心瀝血之作,尤其溫潤夠味道的老玉已日漸難求,另外她還特別感謝金工鑲嵌打造經驗豐富的好友紀淑玉女士及其率領的團隊,沒有她們長年搭檔、默契十足的將作品一一實現出來,設計師再好、再高明,也只能望「玉」興嘆。

譬如,她收藏的一對蜻蜓老玉,原來身子和翅膀是分開的玉片,她告知師傅,希望蜻蜓的翅膀能動,金工師傅便開始想辦法在鑲座背後做了許多細節,果真讓蜻蜓翅膀經手撥弄可以上下拍動,在現場張女士特別介紹一隻會動的瓢蟲,作品95號的喜從天降,它原只是一塊清代「無事牌」白玉,經過一番遐想,加上了經瑪瑙、翠玉的翅膀、黑瑪瑙的眼睛與尾部,整個作品極富動感與喜感,這是一塊表現現代金工的精巧作品。◇(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草編】呼喚
【草編】怒鵝啄頑童
【草編】惺惺相惜
攝影寄語
攝影寄語 人氣 4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