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苗栗歷史建築 通霄神社記錄台灣近代史

人氣: 5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靜茹苗栗二十八日電)日本神社蘊含歷史、文化、思想與政治精神,日本侵台時所建造的神社,是希望透過宗教活動的友好行為來推動天皇崇拜的國家神道。時至今日,通霄神社除了記載當時日本統治台灣社會的事蹟外,也記載了台灣發展的近代史。

根據記載,西元1897年起,日本總督府開始在台灣各地興建神社,祭祀征討台灣而殉職的仁孝天皇義子能久親王(北白川宮),以及造化三神,希望利用神社的普遍建立,控制人民思想,達到鞏固統治權力的目的。

能久親王征討台灣而死,成為日本人對台灣宣傳忠君愛國的樣板,台灣各地只要能久親王住過、到過的地方,興起興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跡」紀念碑的風潮。日本治台五十年間,全台興建二百零四所神社,主要祭祀能久親王的神社就有一百零八座。

而根據紀錄,能久親王西元1895年(明治二十八年)八月二十八日曾在通霄設營,地方人士曾設置「通霄御遺跡地紀念碑」,促成後來通霄神社的建造。而日本神社選址,常選擇都市鄰近外圍、可俯瞰城區的小山崗或半山腰凹,除了象徵神、人交會,神聖、世俗接壤意象,也有「居高臨下,守護萬民」的用意。虎頭山海拔高度雖不到一百公尺,但可俯瞰通霄鎮街道景緻,所以被選為神社位置。

西元1945年日本戰敗,「通霄神社」成為國民黨政權眼中一種蘊藏敵國傳統意識型態與東洋奴化遺毒的建築物,所以採取刻意的毀壞與消滅,神社任何與「昭和」或與日本有關的字樣都被刮除。

通霄神社拜殿在光復後改建為「通霄忠烈祠」,維持祭祀的空間機能,除供奉延平郡王鄭成功,拜殿四面加砌磚牆開窗,原木桁樑屋架外側,改成中國傳統建築閩南式燕尾翹脊屋頂包覆,屋頂脊飾中央還加裝國民黨徽,凸顯當時的黨國意識型態。

通霄神社附屬建築,包括神官宿舍、社務所、石燈籠、手洗舍先後都被破壞、拆除殆盡,國軍的空軍、陸軍先後進駐,二000年才移防他處,附屬建物被民間佔住使用。

改建後的忠烈祠,因為地方經費不足,加上所有權不明,管理維修不易,曾經橫跨兩個威權統治時期的建築物,一度殘破荒蕪,九二一地震後,年久失修的通霄神社,受損更是嚴重。

因為通霄神社無論是地理位置、建築特質,都與台灣、通霄近代歷史文化有著鮮明的關係,是豐富的教育題材,二00二年苗栗縣文化局登錄為歷史建築,文建會補助一千七百多萬元進行修復,修護工程歷時年餘,二00五年六月完工,地方均希望未來將結合周邊景點與產業文化,達到歷史建築再生、觀光永續利用的目標。

評論